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4-28 09:40兩千年前,秦始皇為經(jīng)略西南,命常頞開鑿五尺道。這條寬僅五尺的石板路,連通朱提與中原,成為西南邊疆最早的國家級“高速公路”,將朱提納入中原文明的版圖。千年后的今天,昭通豆沙關峽谷內,五尺道與213國道、內昆鐵路、水麻高速公路、關河水道“五道并行”,成為“中國交通活化石”。歷史與現(xiàn)實在此交匯,揭示了一個深刻命題:交通,始終是昭通興衰的命脈;而“交通強市”建設,正是昭通破解發(fā)展困局的密鑰。
五尺道不僅是地理通道,更是文明交融的紐帶:朱提青銅器上的巴蜀紋飾、漢晉墓葬中的“夷漢部曲”壁畫、唐代袁滋冊封南詔的摩崖石刻,無不印證著這條古道催生的多元文化生態(tài)。明清時期,“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的民諺,道出馬幫鈴響中的商貿繁榮。歷史證明:路通則興,路塞則衰——這是昭通用兩千年書寫的生存法則。
近年來,昭通市委、市政府啟動“交通先行”戰(zhàn)略,面對“地質博物館”般的復雜地形與年均85億元的薄弱財力,昭通創(chuàng)新破局,編制全國首個山區(qū)高速地方標準,降低成本60億元;采用“DBFO模式”“打捆招標”撬動社會資本;柔性引進40名投融資專家、35名技術顧問,組建專業(yè)化團隊。如今,高速公路貫通滇川黔,成貴高鐵讓鎮(zhèn)雄、威信兩縣率先邁入高鐵時代,水富港躍升為千萬噸級樞紐港口,昭通機場航線直達長三角。
通,則變!通,則富!
2025年昭通兩會,“交通強市”再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昭通正從“交通補短板”邁向“樞紐經(jīng)濟”新階段。這種轉變,恰如五尺道昔年帶動朱提銀冶鑄技術革新——交通不僅是載體,更是生產(chǎn)要素重組、發(fā)展范式變革的引擎。
從五尺道上的馬蹄印到G85銀昆高速公路的車流,昭通詮釋了一個真理:對于山地文明而言,修路不僅是人類征服自然的生動實踐,更是打開認知邊界、重構文明形態(tài)的偉大壯舉。當“昭明通達”從歷史愿景變?yōu)楝F(xiàn)實圖景,“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昭通,伴隨“交通強市”啟幕,一座滇東北開發(fā)開放的新高地即將崛起。
作者:汪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