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5-05-09 11:192月9日上午,明子村村委會院子里傳來激烈的爭吵聲。“老葉家的枇杷樹占了我家的地!”“明明是你家犁地過界了!”村民老葉和老謝為一道移動的地界爭執(zhí)不下。令人意外的是,兩小時后,這對劍拔弩張的鄰居竟握手言和,這戲劇性的轉變背后藏著村調解小組的獨特方法。
調解小組組長韓鋒沒有急著測量,而是搬出3把小板凳招呼道:“別著急,咱們先坐下來聊一聊。當年分地時,埂子上是不是有棵老樹樁?”原來他早已查閱村委會的土地檔案,檔案明確記載“以老樹樁為界,1米寬”。文書小闕打開手機里的衛(wèi)星地圖,紅線標注的邊界讓老葉恍然大悟:“這么一看,確實是我家枇杷地多占了。”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相鄰地塊的糾紛,大家要互諒互讓。”韓鋒邊走邊解釋。路過一塊草莓地時,他說:“就像這些草莓苗,留夠間距才能長得好。”老葉和老謝若有所思地對視一眼。
調解組把談判桌搬到爭議地塊現(xiàn)場。圍觀的村民紛紛回憶:“當年村里發(fā)枇杷苗時兩家人還互相幫忙呢。”“老葉家辦喜事時,老謝還幫忙做飯……”最終,雙方重新埋下界樁,還一起種上一排枇杷苗作為“活界標”。
如今,這排枇杷苗茁壯成長,綠葉在風中搖曳。路過的村民笑著說:“這哪是地界,分明是‘連心橋’。”
今年以來,明子村已成功調解8起類似糾紛。村干部們通過“老檔案+新技術”“法理+人情”的方式,既守住了政策底線,又化解了群眾心結,展現(xiàn)出鄉(xiāng)村振興進程中的基層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