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
2025-05-22 12:29?
5月13日起,人民日報國際版重磅推出“邊城見聞”專欄,連續(xù)5個整版聚焦云南積極推進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點贊云南高水平對外開放豐碩成果。
周邊是中國實現(xiàn)發(fā)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友好交往史是一部生動的文明交流互鑒史,蘊含著“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的深厚情誼,在新時代不斷展現(xiàn)新的氣象與活力。
人民日報此時推出《邊城見聞》專欄,可見分量。
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經(jīng)貿(mào)往來,小故事小切口,見證的是中國與周邊國家親誠惠容行大道、命運與共開新篇的實踐。
如此重磅的專欄,為何以云南開篇?
先來看云南保山的邊陲小鎮(zhèn)和順。
中國大西南的橫斷山脈深處,戶籍人口僅7000人,卻有3萬多僑胞生活在緬甸、泰國、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大山深處有僑鄉(xiāng)》成為專欄開欄首篇。
一座戶籍人口僅七千人的滇西小鎮(zhèn),卻有三萬多人僑居國外——
大山深處有僑鄉(xiāng)(邊城見聞)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3日 第 18 版)
再來看德宏瑞麗江畔。
從誕生于此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到緬甸老歌《海鷗》,動人的音樂跨越國界傳唱。
從新年到春節(jié),從目瑙縱歌節(jié)到潑水節(jié),一年四季歌聲不斷。這里的邊境鄉(xiāng)鎮(zhèn),幾乎村村寨寨都有舞臺。每逢節(jié)日,中方村民編排演出,經(jīng)常會邀請緬甸朋友前來參與。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4日第 17 版)
從中國一側的磨憨出境,乘上列車,穿過隧道,不到10分鐘,就到達老撾境內的中老鐵路首站磨丁。
一條中老鐵路延續(xù)著古道驛站的人文交流脈動,演繹著生生不息的對外開放故事。
從“磨丁”到“磨憨”,探尋中老鐵路的歷史淵源——
走訪現(xiàn)代口岸,感受古道驛站(邊城見聞)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6日第 16 版)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一生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云南保山的騰沖市。
在理念相對封閉、奉行“父母在,不遠游”悠悠古訓的時代,他卻懷有“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人生志向和寬廣視野,“霞客精神”續(xù)寫至今,與云南開放心態(tài)、包容精神同頻共振。
在徐霞客當年足跡所至最遠的地方——
感受今日“霞客精神”(邊城見聞)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9日第 17 版)
一條國境線將村寨一分為二,形成“一寨兩國”趣觀,還有“上學出國、放學回國”的“小小留學生”。
這里是書寫著胞波情誼的瑞麗。
這里有“一寨兩國”,還有“上學出國、放學回國”的“小小留學生”——
跨越國界的“胞波”情誼(邊城見聞)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20日第 18 版)
連續(xù)5篇整版報道,云南很有范。
這一系列整版以小切口故事為筆,從邊境村寨的跨國友誼,到文化交流的生動剪影,每一個故事都成為情感共振的原點,在時代畫卷上鐫刻下民心相通的溫暖注腳。
報道刊發(fā)后,引發(fā)全媒體矩陣聯(lián)動傳播,騰訊、網(wǎng)易等多個門戶網(wǎng)站紛紛轉發(fā),《一座戶籍人口僅七千人的滇西小鎮(zhèn),卻有三萬多人僑居國外——大山深處有僑鄉(xiāng)》全網(wǎng)推薦,5篇稿件均被人民日報客戶端首頁熱點推送,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
云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要做好內外統(tǒng)籌、雙向開放文章,加強與周邊“硬聯(lián)通”、“軟聯(lián)通”、“心聯(lián)通”,深化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更好服務國家周邊工作大局。
人民日報“邊城見聞”專欄也將繼續(xù)聚焦云南風采。目前系列報道已陸續(xù)刊發(fā)5篇,點贊云南邊城萬千風情。
云南不同邊城各具獨特魅力,余下將解鎖哪些州市的精彩故事?敬請持續(xù)關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云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