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6-12 10:476月10日下午,昭通市實驗小學的足球場內(nèi)一片歡騰,歌聲悠揚,熱鬧非凡。“共畫同心圓 逐夢向未來”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此舉行。全校師生以藝術為橋梁,以實踐為基石,共同開啟了一場融合歷史傳承、紅色教育與地方文化特色的育人新征程。
啟動儀式在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同心逐夢向未來——研學啟程誦》中正式拉開帷幕。舞臺上,學生們身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宛如靈動的精靈,用靈動的舞姿生動地展現(xiàn)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一心的美好寓意。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民族團結的贊美與向往,仿佛在訴說著各民族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
緊接著,群舞《躍動同心圓》精彩上演。舞者們通過巧妙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隊形變換,以及充滿力量的肢體語言,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們時而緊密相擁,時而有序散開,如同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象征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與和諧。
合唱團也不甘示弱,他們深情演繹了經(jīng)典歌曲《明天會更好》。那悠揚的歌聲仿佛帶著大家穿越時空,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傳遞出對未來的無限希望和堅定信念。與此同時,手鼓隊以激昂的節(jié)奏表演了《旗開得勝》,鼓手們用力地敲擊著手鼓,鼓點鏗鏘有力,仿佛在為這場精彩的活動加油助威,也激勵著大家在未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旗開得勝。
儀式上,學校黨總支書記郭世琳鄭重發(fā)布了6月19日至21日的研學計劃。此次研學活動將有2—5年級的160余名學生參與,他們將分成3路,深入昭通的歷史腹地,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
第一站是鹽津縣,學生們將以《千年古道與神奇石碑的歷史回響》為主題,探秘豆沙關五尺道和唐碑亭。豆沙關五尺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記憶;唐碑亭則見證了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學生們將在這里解讀南方絲綢之路的文明交融,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第二站是威信縣,學生們將參觀革命舊址,聆聽革命先輩英勇奮斗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圍繞《尋根鑄魂 紅色扎西》主題,在扎西會議紀念館重溫長征精神。扎西會議是長征途中一次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會議,在這里,學生們將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們?yōu)榱死硐牒托拍畈幌奚磺械膫ゴ缶瘛?/span>
第三站是彝良縣,以《將軍故里 浩氣長存》為脈絡,學生們將在羅炳輝將軍紀念館開展“英雄足跡”研學任務。羅炳輝將軍是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卓越貢獻。在這里,學生們將緬懷將軍的豐功偉績,傳承革命基因,汲取前進的力量。
“此次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邊界,將國家課程與地方文化深度融合,開發(fā)出了一套可操作、有創(chuàng)新的德育課程,讓民族團結教育‘活’了起來。”郭世琳表示,“學校將持續(xù)挖掘昭通本土的地方課程資源,打造具有地域標識的德育品牌,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儀式上,學校領導分別為即將開展研學活動的烏蒙同心隊、摩崖連心隊、扎西融心隊、炳輝紅心隊授旗。鮮艷的旗幟在風中飄揚,仿佛在召喚著學生們勇敢前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據(jù)了解,市實驗小學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系統(tǒng)構建“國家課程 + 地方文化”育人模式。通過課程開發(fā)、研學實踐、文化展覽“三位一體”的模式,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真正做到看得見、摸得著、有溫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