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日報
2025-06-24 10:326月,雨后的騰沖市國殤墓園更顯莊嚴肅穆,前來祭拜滇西抗戰(zhàn)陣亡將士的游客臉上寫滿崇敬,獻上一枝鮮花,寄托無盡哀思。
“滇西抗戰(zhàn),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騰沖市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館長馬娟介紹,中國遠征軍、美國盟軍、愛國華僑和滇西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浴血奮戰(zhàn),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壯美篇章。
浴血奮戰(zhàn) 反攻滇西
1942年5月,日軍侵犯滇西邊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中國抗戰(zhàn)后方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徹底截斷。
1944年5月,為了收復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國際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使盟國的援華物資順利進入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中國遠征軍發(fā)起了滇西大反攻。
中國遠征軍右翼軍第20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血戰(zhàn)南、北齋公房。接著,又在盟軍的配合下,圍攻騰沖城,與敵人展開殊死巷戰(zhàn)。經過43天的浴血奮戰(zhàn),于1944年9月14日將日寇全部殲滅,全面收復了抗戰(zhàn)以來的第一座縣城騰沖。
騰沖戰(zhàn)場,共殲滅日軍6000余人,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名,盟軍(美)官兵陣亡19名。
騰沖光復后,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及死難民眾,于1944年冬動工興建國殤墓園,1945年7月7日落成。墓園占地面積37884平方米,園內遍布蒼松翠柏,莊嚴肅穆。
走進國殤墓園,那鐫刻著10萬多個遠征軍將士名字的名錄墻,震撼人心。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位熱血青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義無反顧投身抗戰(zhàn)的英勇身影。
時隔80多年,位于龍陵縣臘勐鎮(zhèn)松山大埡口的陣亡將士紀念碑周圍,小葉榕樹干上的累累彈痕仍然清晰可見。
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為了打通史迪威公路,恢復滇緬公路,中日兩軍在這座面積僅為18平方公里的松山里,廝殺了3個月零3天。
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先后投入兩個軍3萬余人的兵力,采取仰面強攻的方式,以傷亡7773人(陣亡4000人)的代價,全殲日軍1300余人,打通了滇西大反攻的前進通道。
龍陵縣松山教育培訓中心助理講師趙梓曄介紹,在松山戰(zhàn)役中,中國遠征軍運用“坑道爆破法”顛覆了日軍在松山子高地修筑的兩個堅固主堡,撕開了主陣地的口子,從而改變了敵我雙方攻防態(tài)勢,為攻克松山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