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4-29 13:16在城市化光芒四射的進程中,有一些群體默默承載著現(xiàn)代生活高速運轉遺留的廢棄物,他們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末環(huán)。例如,掏糞工人。
一邊是高樓迭起的西北新城,一邊是人流喧囂的城中村。在王家橋路和普吉路的交叉口,每天都有垃圾車和吸糞車相繼駛出,轟鳴著開往主城方向。昆明市政府規(guī)劃未來將這里打造成為容納20萬人口的生態(tài)居住區(qū)。 而在城市化光芒四射的進程中,有一些群體默默承載著現(xiàn)代生活高速運轉遺留的廢棄物,他們是城市文明不可缺少的末環(huán)。 例如,掏糞工人。
今年56歲的陳德明,一生和垃圾、糞便打交道。1980年,陳德明開始從事垃圾裝卸;2006年,陳德明調來五華區(qū)環(huán)衛(wèi)處糞便中轉處置中心,成為掏糞工人,迄今已10余年。他的固定工作崗位,就是那輛載重3.265噸的東風牌吸糞車。昆明的城市衛(wèi)生情況,沒人比他的感受更直觀。
上午9點,陳德明和助手準時出車。上午的任務,是清理北市區(qū)“幸福家園”小區(qū)一片的6個公共移動廁所。二人動作麻利地將粗大的吸糞管卸下車,插進公廁外部的白色塑料口。不到十分鐘,一個公廁的糞便就清理干凈了。
從事掏糞工作12年,陳德明卻從來不佩戴口罩、防毒面具。他說,“戴那些東西耽誤干活,氣都不好喘”。遇到結構復雜、或常年不清理的小區(qū),陳德明就要親自用工具去清掏雜物、疏通淤泥。平均下來,一天要抽滿兩到三車的糞便。路上的市民遠遠見到吸糞車駛過,唯恐避之不及。
?“其實我們和公交司機是一樣的,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鏡看我們。”陳德明說。市里有限令,吸糞車上午9點以后才能進城,下午5點以前必須出城。這樣的“拒絕”,讓陳德明的工作壓力也隨之減小。
?掏糞工人曾經被推到萬眾矚目的政治高度。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對時傳祥說了那句著名的“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2016年,陳德明作為一線工人代表,在昆明會堂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這天中午,陳德明一如往常,在食堂窗口打了一份有炒白菜、炒蒜苔、茄子醡炒肉的免費午飯,和工友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這間大小十幾平米,由舊沙發(fā)、舊座椅、廢衣柜等雜物拼湊起來的休息室,是工人們平日里休閑娛樂的地方。
由于中心向自主盈利的方向改制,垃圾車和吸糞車越來越多,場地有些捉襟見肘。一名工人靠著駕駛座,腳搭在方向盤上睡覺,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
辦公樓上“住在春城 熱愛春城 建設春城 美化春城”的標語字跡有些斑駁,卻仍引人注目。
中心現(xiàn)在有30多名掏糞工人,屬于事業(yè)編制崗位,工資四千出頭。每周可以調休一天,但無論周末還是春節(jié),中心都要有人值班。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年紀大,不怕臟,肯吃苦。
下午1點,陳德明接到工單,前往清理南屏街一帶的公廁。
和上午的程序一樣,撬開井蓋,將吸糞管插入糞井,一股刺鼻的味道涌來。
隨著“嘩嘩”的抽糞聲,吸糞車再度被填滿。
?吸糞車里的糞便將被運往位于西北郊區(qū)的糞便綜合處理廠,匯聚在巨大的化糞池之中。
有媒體報道,昆明主城區(qū)每天產生400噸糞便,它們最終都將經過發(fā)酵成為有機肥料。在垃圾焚燒廠藍白相間的巨大水泥煙囪下,陳德明的身影更顯渺小。
?還有4年,陳德明就到了退休年齡。他說,“苦了四十多年,苦夠了”。陳德明的父親就是掏糞工人,這份工作卻沒有傳到第三代。兒子今年21歲,去了山西打工。陳德明說,兒子從小就很懂事,從來沒有嫌棄過他。
下午4點半,到了下班時間。正午的陽光開始減弱,陳德明通常會騎上他的電動摩托車,此時妻子已經在家準備晚飯。離開廠子,空氣中仍有淡淡的糞味。路邊的酒水副食、理發(fā)店、診所一路后退,手機店里飄出黃家駒的歌聲。生活開始了。
來源: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