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07-04 15:57◆毛利濤
曾憶起,在童年里的貧困生活中,洋芋就一直與我結緣,而現(xiàn)在生活更好了,我對洋芋也更加情有獨鐘。洋芋伴隨著我走過貧困與富足的日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已經(jīng)走進了我的生活 。
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下度過的,盡管我的家鄉(xiāng)也算得上魚米之鄉(xiāng),但一年的糧食總不夠吃,而用來填補饑餓的首選就是廉價的洋芋。在生活中,做菜、上山干活的“晌午”都是洋芋,上山放牛也帶洋芋,洋芋成為了當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時,家中經(jīng)濟困難,為了換洋芋種, 母親就帶著我們背上自己種出的大米,翻山越嶺到高二半山以上的農(nóng)戶家中去換,依稀記得,一斤大米可以換五斤洋芋種,有時也會根據(jù)他們的需要,用我們河壩的芭蕉芋種換取。現(xiàn)在回想起原來那個近70度的坡,一個單程得爬兩三個小時,腳都還會軟。
洋芋種換回來后,由于經(jīng)過了一個冬天的貯藏, 受到過雪風吹拂,洋芋特甜特香。加上孩子天真偷吃的本性,總忍不住偷偷掏幾個出來燒來吃,或者帶到山上放牧時燒來做“晌午”。其結果輕則被罵,重則被體罰。由于家住的海拔在900米左右,平均氣溫較高,自己種出來的洋芋放到春天就會長出嫩芽,洋芋的養(yǎng)分及水分都會失去了不少,清理掉嫩芽子后,這種洋芋煮一下,剝了皮后炒老奶洋芋特別好吃;如果燒來吃的話,咬在嘴里軟綿綿的,咀嚼起來特別有韌勁。
就在這種記憶中,洋芋伴隨我度過了我的童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走上了工作崗位后,條件也越來越好,生活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不管是自己做飯或者進餐館,總是少不了洋芋,青椒洋芋絲、油炸洋芋條、油糕、黃燜雞燉洋芋……一道道用洋芋做出的“美味” 總是百吃不厭。2017年去廣東采訪近一周的時間里,隨行的同事都對廣東菜很感興趣,可我卻惦記著家鄉(xiāng)的洋芋,在兩三天后的一個早餐,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油炸洋芋餅,便急不可待夾了幾個就狼吞虎咽吃了起來,盡管沒有我們本地的香脆,但也像找回了遺忘很久的記憶似的。同事忍不住奚落我:“你這個土包子,來沿海城市還想著吃洋芋!”沒法,誰叫我對洋芋情有獨鐘呢?
生活的滋味就是洋芋的味道,可以說,我的生活中已經(jīng)離不開洋芋了!
(作者供職于昭通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