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11-09 21:56◇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陳元云
2018年11月7日,立冬,昭通城氣溫陡降,晚7點剛過,雪米簌簌而下。
昭通日報微信公眾號運營總監(jiān)“俺是大笨蛋”,這個來自關中平原的陜西渭南漢子,此刻,正在昭通城的一家清真火鍋店,用圈內最謙虛低調的網(wǎng)名,飯前刷圈。
“下雪了、下雪了!跟上、跟上!”微信朋友圈霸屏的下雪小視頻,讓“俺是大笨蛋”激動不已,“昭通下雪”這一熱點話題,將為他主持的微信,帶來新鮮的素材和不錯的流量,他立即取消了已定時發(fā)送的昭通日報微信。
核實、截圖、上傳、梳理文字、提煉標題……其實,這種隨時打滿雞血的生活狀態(tài),“俺是大笨蛋”已整整過了9年。
“俺是大笨蛋”的真名叫張永剛,今年34歲,2006年,他帶著向往高原的情懷,以比錄取分數(shù)線高出1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昭通師專中文系。
“正如我的網(wǎng)名,我是一個很笨的人,偏科嚴重,但是,笨鳥要先飛……”在校期間,張永剛表現(xiàn)平平,直至畢業(yè),除了認真談過一場戀愛,喜歡文學辦過文學社外,似乎沒有可“秀”之處。
半路出家,2010年,張永剛進入昭通日報社工作。從實習記者到記者、編輯,再到新媒體編輯,到昭通日報微信公眾號運營總監(jiān),在昭通日報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張永剛不斷前進的見證。
2014年8月3日下午,張永剛受邀到一位老師家作客,16時30分,4層樓房晃動了大約20秒。張永剛意識到地震了,騎著電動車飛奔到家里,隨后,通過@鶴都晚刊 官方微博發(fā)出了“魯?shù)榘l(fā)生6.5級地震 ”的第一條信息。之后,他守在電腦旁邊,及時和《昭通日報》奔赴前線的記者、魯?shù)榈呐笥央娫捖?lián)系,動態(tài)報道最新的災情。并熬夜與@騰訊微博云南 @軍報記者 @中國教育出版網(wǎng) 等外界大號互動。很快,這條微博很快被20萬人次閱讀,轉播留言600余條,由于報道迅速,當時@鶴都晚刊漲粉5萬余人,為張永剛走上新媒體運營之路打了第一針雞血。此后,以近乎癡狂的狀態(tài),在新媒體的運營的道路上拼盡全力。
2015年11月16日,昭陽一中一位老師突然離世。張永剛立即策劃、采訪,發(fā)布了《昭通一教師突離世,教行壓力及健康引關注!他僅有43歲,長期任教高中并當班主任!》一文。一天時間,瀏覽量突破10萬+……
2017年,大山包翼裝飛行和水富國際馬拉松前,張永剛帶領團隊提前策劃,精心組織,推文《H5丨昭通向世界發(fā)出邀請!》獲得10萬+……
2018年7月,中國馬鈴薯大會在昭召開,張永剛緊扣主題,主動聯(lián)系,從美食文化角度會前預熱,推文《驚艷丨昭通新推一桌50道洋芋饕餮盛宴,喜迎中國馬鈴薯大會召開!》再次沖破10萬+……
為了汲取更多營養(yǎng)與思維,他先后關注了媒體、運營、營銷、實戰(zhàn)經(jīng)驗交流、理論前沿思考等640余個微信號。在張永剛的組織帶領下,昭通日報微信恢復常態(tài)運營以來的兩年多時間,沒有一天停止更新,發(fā)布時段、發(fā)文風格也較為固定,粉絲從5000增長到5.3萬,活躍粉絲保持在5.1萬到7.5萬,長期位居昭通媒體類賬號第一名、綜合類微信賬號排名前五,已入駐今日頭條客戶端、騰訊新聞客戶端、天天快報、人民日報客戶端、官方微博、大魚號、一點資訊、搜狐號等9大內容分發(fā)平臺,總粉絲達25萬。
開設駐校編輯欄目,開設秋城夜讀欄目,開設方言播報欄目,構建11縣區(qū)粉絲群、鐵粉群……擺展板,搞地推,公園、廣場、高校、省外……80后、90后、00后……張永剛帶著昭通日報微信這支只有3人的團隊,幾乎無孔不入,他把自己當作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斷超越、突破自己,通過各種線下運營,線上互動方式,賬號黏粘大幅提高,得到了省內外廣大粉絲的首肯和厚愛。
“5天,每天一個新策劃,每天一個新產(chǎn)品,腦袋都差點摳破了……”談起2018昭通兩會報道,張永剛神采飛揚。兩會召開的5天時間中,昭通日報微信以獨特的視角,便于參與、傳播、分享的形式,避免同質化的內容,每天都推出不一樣的新聞產(chǎn)品。其中,《郭市長的兩會朋友圈》《政府工作報告答卷》等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全新的體驗感讓網(wǎng)友爭相轉發(fā),也記住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亮點和著力點,收獲了3萬多閱讀和近400條留言,黨報新媒體的聲音逐漸壯大。
“一入新媒深似海,從此時間是路人……”翻看張永剛的朋友圈,他這樣調侃自己的工作。從事新媒體運營的4年多,他沒有雙休,沒有節(jié)假日,更不要談陪老婆、孩子旅游。但看著閱讀量的10w+、粉絲數(shù)的5w+,以及后臺網(wǎng)友對小編的關心與問候,他說自己就覺得特別有動力。
是的。張永剛已經(jīng)把昭通日報微信當作了人生的另一個展示舞臺,一條條微信推送的背后,是他熱愛新聞事業(yè)、機不離身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