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11-09 22:02◇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燕
在昭通日報社,有這樣一名記者:他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在新聞的道路上默默走了28年。28年來,他將自己的筆對準基層和百姓,勤奮筆耕,采寫了大量生動鮮活接地氣的新聞作品,他的稿件多次獲得國家、省級新聞獎。由于工作成績突出,2003年以來,他連續(xù)三次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2009年,他又被評為“昭通市首屆愛崗敬業(yè)道德模范”。2017年8月,他破格晉升為高級記者。2018年10月,他被評為昭通日報社“首屆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他的名字叫劉建忠。
采擷頻頻,他的足跡遍布烏蒙大地
? “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劉建忠把這句話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一直不停地前行。
?2000年,劉建忠轉(zhuǎn)業(yè)到昭通日報社工作,他發(fā)揚部隊的工作作風,把筆和鏡頭對準烏蒙大地、對準基層和百姓,深入采訪,成為報社每年發(fā)稿最多的一個記者。他曾不畏山高路遠到昭陽區(qū)大寨子鄉(xiāng)采訪山區(qū)教師盧政權(quán),曾不怕艱難追訪累死在扶貧一線的干部鐘明斌,曾心懷感動采寫勇斗歹徒壯烈犧牲的加油站站長劉遠芬,曾采訪義務收養(yǎng)38個孤苦孩子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馬玉行……這些沾滿泥土和汗水的報道在社會上均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以及廣大讀者的好評。
天道酬勤。從事新聞工作28年,劉建忠采寫的稿子獲獎頻頻。2007年,他的通訊《38個孩子一個“爹”》獲全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報紙好新聞一等獎;2008年,他的深度報道《“今日昭通效率”引鳳入巢》獲得中國地市報新聞一等獎; 2014年,他的消息《昭通水塘壩發(fā)現(xiàn)距今600萬年前古猿頭骨》獲得中國地市報新聞一等獎。尤為突出的是2016年,他一年就獲得了10多項新聞獎。其中評論《“糾正錯案”也是法制的一種進步》獲第32屆云南新聞獎一等獎;報告文學《有一種堅守叫“三江口”》獲云南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新聞理論研討文章《學習講話精神,做好媒體“三度”》獲云南省新聞論文征文一等獎;2017年,他和同事采寫的系列報道《與東莞中山結(jié)對:我們該學什么?》獲中國城市黨報好新聞一等獎;2018年,新聞紀實《溜索改橋:幸福彼岸的“最后一公里”》獲云南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近兩年來,在干好本職的同時,劉建忠還創(chuàng)作了300多篇隨筆、雜文、散文等,分別被《半月談》《中國新聞出版報》《人民政協(xié)報》《云南日報》《散文百家》《邊疆文學》《延河》等近百家報刊采用。2015年6月,劉建忠的散文集《行走在文字邊緣》《永遠的紅紗巾》分別由團結(jié)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4月,他的新聞專著《我和新聞在路上》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多崗鍛煉,他積累了豐富的采編經(jīng)驗
?從事新聞工作多年,劉建忠先后擔任昭通日報周末部主任、《鶴都晚刊》主編、特刊部主任、記者部主任、總編室主任等職。歷經(jīng)報社多個崗位的鍛煉,積累了豐富的采編經(jīng)驗。
?特別是任特刊部、記者部、總編室主任以來,為提高采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zhì),他重點從抓管理、搞策劃、帶隊伍三個方面做起。強化管理,規(guī)范記者采編行為;注重策劃,圍繞市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道;搞好傳幫帶,把精力放在帶動新生骨干力量上,通過深入一線采訪,無私傳授個人心得。在他的帶動下,許多年輕記者現(xiàn)已成為報社的業(yè)務骨干,為報社健康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劉建忠不僅具備了較強的新聞業(yè)務和管理能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和政策水平。每逢全市“兩會”開幕、閉幕的社論,市內(nèi)重大會議、活動的評論員文章等多數(shù)都是由他執(zhí)筆撰寫。?
勇于擔當,報社重大新聞策劃他從未缺席
?《昭通日報》是市委的機關報,發(fā)揮著黨的喉舌作用。近年來,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劉建忠與同事一起策劃推出了魯?shù)榈卣鸹謴椭亟ā⒚撠毠浴㈨频Z奮進五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昭通蘋果展銷會等多個重大新聞策劃,采寫了一系列重頭報道,實現(xiàn)了新聞“三貼近”,發(fā)揮了黨報的輿論引導作用。
此外,在報社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劉建忠和同事還推出“閱讀昭通”特刊,講好昭通故事。通過“深度”、“故事”、“黨建”、“人物”等版面,做深做透新聞,讓新聞得到了延伸,讓特刊變得更“特”。2016年第6期《云南新聞出版審讀》專門刊發(fā)了對《昭通日報》的審讀報告,對昭通日報堅守黨報辦報理念,推出“閱讀昭通”特刊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今已48歲的劉建忠仍然堅守在新聞一線。他說,選擇新聞工作這輩子無怨無悔,他將一如既往,恪守新聞職業(yè)道德,做好時代的瞭望者和記錄者,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人間百態(tài)、聚焦世間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