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昭陽 部分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2018-11-19 10:24大山包的火塘
夕陽如一顆燕麥丟落山那邊的時候,滇東北的大山包,一塘塘用松枝和海垡(未焐成熟的木炭)點燃的火塘便在家家戶戶的堂屋里鮮活了起來,照亮了山里老人的皺紋,孩子們臉上的嬉笑和農(nóng)家人簡樸的生計。這是我在大山包觀鶴攝影,寄宿農(nóng)家生活時,最溫暖的記憶。
大山包的冬天,有北國的冰雪裹著,零下幾度的嚴寒,使山也消瘦水也消瘦。一塘火于寒冷的早晨和夜晚燃燒著,已成了大山包土著人長年累月的生活習(xí)慣,送走了山野一個個寧靜而暖和的日子。放上圓圓的三腳鋼架,老人便把早已被煙火熏黑的茶壺支在火塘上頭,一杯釅釅的濃茶,品出幾代同堂子孝孫賢的幸福。再用一尺多長的龍竹桿制成的煙斗在火塘邊叭噠上兩口旱煙,老人飽經(jīng)風(fēng)霜,溝壑縱橫的臉上掠過一絲笑意,使?jié)M腮的長胡抖動,神仙都甭想來換這人間的愜意和舒心的日子。大山包的火塘,陪伴著鄉(xiāng)村老人風(fēng)燭殘年的歲月,火塘邊的老人一遍遍再回首當(dāng)年的往事,身也溫暖心也溫暖,一家人的生老病死,便是他們永遠不會熄滅的一塘爐火,在村子里世世代代地燃燒不息。
家里有人病了,便在火塘邊熬一罐罐草藥。傷風(fēng)咳嗽的小病毋須去看病的。這火塘邊用陶罐和紋火熬煎出來的草藥,藥性足,療效好,是祖上老前輩們傳下來的濟世法寶。
大山包火塘的周周圍圍,一家老小溫暖而和睦地背靠背肩擦肩地圍坐成一個圈子。白天里面朝黃土背朝天為農(nóng)事的吵吵嚷嚷,山頭地角里枝葉藤蘿間磕磕碰碰的勞累,已隨日頭的西墜煙消云散。蕎子燕麥洋芋等農(nóng)作物的長勢和管理,婚喪嫁娶的鄰里瑣事,一天的苦磨勞作之后,一家人便在火塘邊沸沸揚揚地拉起了天南地北的家常。這是大山包尋常百姓驅(qū)寒取暖的火塘,是精神寄托滋養(yǎng)民俗的火塘,是鑄煉生活的熔爐,是烘干民間苦難的火塘。無論是地凍天寒的氣候,還是無糧下鍋的日子,一塘火升起來,便溫暖了那民風(fēng)醇厚的生活。一塘火升起來,蟲豸猛獸難以侵襲;一塘火升起來,陰晦和邪氣遠離,這是老大山包人賴以生存的和煦記載,也是大山包人習(xí)以為常的生活習(xí)俗。
我已遠離了大山包火塘的炊煙,城市難聞的廢氣,到處與電相遇,只能從偶爾的烘烤中領(lǐng)略煙火的滋味。時時想起大山包的火塘,用手揉捏幾個蕎巴巴或吹彈幾個土豆,丟進那用松樹枝和海垡滋潤的火塘,慢慢悶熟,滿屋溢香的記憶,使我常在城市館子和餐廳里不思茶飯浮想聯(lián)翩。大山包人火塘一樣的熱情和柔腸,使我在都市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的街頭,一一把金色年華搖落在大山包火塘一樣的情感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