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12-14 11:52初見張明乾,爽朗的笑聲,樸實的穿著,平實的語言,每談一句話都離不開群眾的事。
今年52歲的張明乾,是彝良縣殘聯(lián)黨支部書記、副理事長,自2015年9月派駐彝良縣蕎山鎮(zhèn)安樂場村以來,在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已經3年多了,他始終積極踐行“做合格黨員,當干事先鋒”的要求,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情系群眾、履職盡責,奔忙于精準扶貧第一線,為安樂場村脫貧攻堅工作付出了艱辛和努力。
安樂場村位于彝良縣蕎山鎮(zhèn)集鎮(zhèn)所在地,距縣城32公里,下轄21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業(yè)人口1286戶4886人。全村國土面積1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15畝,種植面積3005畝。經濟結構單薄無支撐,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烤煙和外出務工。截止目前,安樂場村現(xiàn)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5戶2490人,其中脫貧戶158戶748人,未脫貧戶417戶1742人,貧困發(fā)生率為35.7%。
??? 去年,在張書記任職滿兩年后,本應回到所在單位,但安樂場村的群眾不舍張書記,便聯(lián)名寫信到彝良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請求讓張書記再到安樂場村繼續(xù)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收到群眾的訴求后,彝良縣殘疾人聯(lián)合會與蕎山鎮(zhèn)多方協(xié)調,最終決定由張明乾繼續(xù)開展安樂場村駐村扶貧工作。
走進張明乾的辦公室,一間小屋被隔成了兩半,用簾子擋住的是由一張簡單的小床和一個凳子組成的生活區(qū),另一半則是辦公區(qū),辦公區(qū)桌子上有一臺電腦和一盞臺燈,電腦旁有兩個凳子。墻上整齊的掛著一排工作臺賬,其中引人注意的是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記,工作日記上記錄著張明乾每天工作的內容和總結。
“寫日記已經成為習慣了,每天工作結束后寫下今天的工作內容,再把自己每天對工作的一些心得記下來,這樣有便于工作更好地開展。”張明乾說。
為充分發(fā)揮安樂場村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張明乾突出抓好六個重點,強化一個核心。今年,張明乾參與或組織召開黨員大會6次,擬稿講黨課1堂,在“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中,脫稿講黨課5堂;嚴格落實“一崗雙責”,規(guī)范了便民服務工作站,全面落實了“三務公開”,參與建成并投入使用黨支部活動場所5個,有力的推動了安樂場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促進了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fā)揮。
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張明乾認真開展精準識別各項工作,自駐村以來,張明乾2次遍訪575戶卡戶,2次遍訪711戶非卡戶,堅持“卡戶識別標準”,按照“五查五看”的要求,嚴格“三評四定”程序,把握“五不錄、六優(yōu)先”和“應納盡納、應剔盡剔、應改盡改”原則,核準了貧困對象,解決了扶持誰的問題。
在遍訪的過程中,他與貧困對象共商脫貧計劃,共謀發(fā)展出路,共定發(fā)展目標,擬定過硬的幫扶措施,解決了怎么扶和脫貧后的產業(yè)支撐問題,為實現(xiàn)精準脫貧奠定了基礎。
?“張書記來過我家不少于20次了,他只要有空都會來我家看看,我兒子去年因為車禍成了植物人,家里還有三個小孩在上學,家庭負擔比較重,今年年初從合作社購買了500斤魔芋種,等魔芋有收成后再把種子錢還給合作社,減輕了我們的經濟壓力。”蕎山鎮(zhèn)安樂場村盧灣社何開能說。
安樂場村村民委員會主任任文奇說,“我雖然是本地人,但對有些貧困戶的情況都還沒張書記熟悉,他時常會去貧困戶家中了解情況,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張書記都會仔細記下來。”
今年,春節(jié)剛過的農歷正月初八,張明乾就帶領村“兩委”干部,到曲靖市富源縣富春鎮(zhèn)開展產業(yè)結構調整的調研,通過調研,決定在安樂場村組建合作社,開展魔芋種植。為穩(wěn)妥起見,又到永善縣再次調研,最后確定發(fā)展魔芋產業(yè),于是組建了安樂場村“彝良縣啟文種植專業(yè)合作社”。
通過考察,合作社籌措資金31萬元,引進魔芋種27.6噸,種植魔芋121畝,其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流轉土地種植30畝,有78戶農戶在合作社自愿購買魔芋種自行栽種,其中有55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產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張明乾非常注重短、中、長的結合,把魔芋種植、烤煙、生豬、肉牛養(yǎng)殖規(guī)劃為短期項目,花椒、魔芋種植規(guī)劃為中期項目,魔芋種植的精深加工,花椒種植和肉牛規(guī)模化養(yǎng)殖規(guī)劃為長期項目,使貧困戶脫貧后仍然有產業(yè)支撐,確保不返貧。
“我開始跟張書記都不認識,是因為一起研究魔芋種植,種植前期,無論天氣多么惡劣,張書記經常會到地里去研究地面溫度、每塊地的海拔,確定符合魔芋的生長環(huán)境,還時常在地里和農戶交流,了解他們對產業(yè)發(fā)展的想法。”彝良縣啟文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楊友軍說道。
張明乾非常重視殘疾人的脫貧,在2017年協(xié)調資金7萬元,開展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50人的基礎上,今年又計劃協(xié)調資金4.5萬元培訓90人,以此讓殘疾人與健全人一道同步脫貧出列。
安樂場村盧灣社華明春說:“我57歲了,在20多年前外出打工,由于長期疲勞造成肢體殘疾,張書記經常都會來我家坐坐,了解我們家的情況,還幫助我種植了魔芋,我打算把種植面積擴大,來年有收成我家就有收入了。”
在2016年度精準識別摸底調查工作中,駐村扶貧工作隊嚴格按照縣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身心投入此項工作,全面完成安樂場村摸底調查和輸機錄入。7月26日,張明乾在連續(xù)一周加班加點工作時,過度疲勞引發(fā)心臟病,調查組的同志將其送縣醫(yī)院進行治療后轉往昆明做手術,躺在病床上,他仍然要求要做好工作,不能出現(xiàn)一丁點的錯誤,施行心臟支架手術后,醫(yī)院要求他休息2個月,他僅休息了1周就返回工作崗位。
“他身體不好,我們都說張書記你要多休息一下,但他說工作不能耽誤。張書記駐村以來,很少見他回家,跟家人聯(lián)系都是晚上通過視頻聯(lián)系,聽到手機那邊小孫子可愛的笑聲,看得出來張書記也很想家,但因為堅守工作崗位只能將思念埋在心底。”安樂場村村委會主任任文奇說。
張明乾說,“我平時吃住都在村上,衣服什么的多帶一點很少回家,家里對我還是有些埋怨的,經常擔心我的身體,但看到我對工作的堅持,他們還是選擇默默的支持我。”
有人說:“共產黨員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張明乾用實際行動詮釋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早年他因見義勇為而讓左手致殘,彝良“9.07”地震期間又積極投身于抗震救災,而今天,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他再一次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與困難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談話間,張書記又繼續(xù)奔走在安樂場村的山坡上,陽光照射下,他的背影顯得更加溫暖,也溫暖著安樂場村群眾的心。(通訊員 楊剛述 楊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