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微信號
2019-05-27 11:05人稱“七彩云南”,我看云南像一朵 盛開的映山紅。
?這或許與我的家鄉(xiāng)三峽有關(guān),每到 春天,巫山、大別山一帶的映山紅漫山遍 野無比燦爛,此花“本是山頭物”,沒有牡 丹富貴,也沒有梅花孤傲,開得沒心沒 肺似的,質(zhì)樸而又天真,在山野里無拘 無束,相互和諧互不擠兌,一簇簇相依相 偎如姐妹家人抱著團。
?映山紅的雅名叫杜鵑,今年春天回 到湖北,正逢大別山下的麻城杜鵑花節(jié), 方圓百里的龜峰山五月成了花海,無數(shù) 人老遠(yuǎn)趕了去。我們?nèi)サ哪翘煊徐F,白 蒙蒙的,分不清究竟是云海還是花海,但 見霧中的花兒格外凜然,深紅透著勁道, 粉紅透著嬌嫩,生氣勃勃地支楞著,毫不 扭捏。恰巧那段時間正要寫“云南”,眼 前的映山紅讓我心中一動,突然想到多 次端詳過的云南地圖,恰似這盛開的映 山紅。伸向東邊的花瓣是曲靖、紅河、 羅干多依河;西邊是騰沖、瑞麗,高黎貢 山;南邊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從昆 明往西北方向依次有楚雄、大理,麗江, 以及巍峨的梅里雪山,而昭通則是朝向 東北角的那一瓣,高高地翹起,正是那 里長臥著的烏蒙山脈,四季蔥蘢,奇峰 峻嶺,拱起了觀斗山、豆沙關(guān)。
?云南似一朵花兒,來自我這個外鄉(xiāng) 人的目光,云南朋友的心中一定會有更 多比這恰當(dāng)?shù)谋扔鳌LK東坡道:“橫看 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云 南的奇妙,值得一次又一次 體驗和琢磨。第一次 去,會覺得知道 了 不 少 東 西;第 二次去,會覺得原來還有那么多東西不 知道;第三次去,突然會覺得原來自己 什么都還不太明白。?
昭通,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去了 三次,而到后來猛然一想,卻什么都還不太明白的地方。?
說到底,昭通的文化源遠(yuǎn)流長,外鄉(xiāng) 人走近,必先存敬畏之心。
?去昭通不能不到豆沙關(guān),在這里,能 立刻感覺到從遠(yuǎn)古到今天的峽谷之風(fēng)。 站在豆沙關(guān)隘口,只見百丈懸崖迎面而 立,滔滔關(guān)河在峽谷的擠壓間奔流而下, 瞬間已是萬年。?
豆沙關(guān)連通四川與云南,兩壁千仞 石巖,形成天然關(guān)隘,隋朝時期修成巨大 的石門,厚一尺二,所謂鎖滇扼蜀,一夫 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只有鳥兒飛過,哪有人 去得?據(jù)載,在唐代曾經(jīng)鎖關(guān)多年,一鎖 就是幾十年光陰,滇川之間只得繞道而 行。即便敞開關(guān)門,通往關(guān)隘的路也是 極為狹窄難行。所謂“五尺道”,史料上 解釋為“橫闊一步,斜亙30余里,半壁架 空,奇危虛險”,現(xiàn)在殘存遺跡尚約有350 米,一級級青石階上留有 240 多個深深 的馬蹄印。?
五尺道始建于秦,由川入滇,是到緬 甸、印度的古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 道,溝通了川滇商貿(mào)文化往來,來自于 中原、蜀地、夜郎、滇地的客商競相而 來,一隊隊馬幫長年累月載著布匹、鹽、 大米、山貨、藥材、茶葉、銀、銅等物品, 絡(luò)繹不絕地往返于五尺道上,馬蹄聲 碎,喇叭聲咽,多少故事散落于峽谷深 處的漫漫長路。
?有了豆沙關(guān),便不能沒有豆沙鎮(zhèn),那 里的煙火勾引著客商們的魂。
?這鎮(zhèn)子位于昭通鹽津縣西南,附近 那些星星點點的村落,從名字便可知其 古老:摩崖、石門、長勝、黑喜、石缸、萬 古、銀廠,還有一處鹽井。這一帶既產(chǎn)寶 貴的鹽,還煉得出更為寶貴的銀子,是名 揚天下的朱提銀。歷代封建王朝都將云 南作為提銀的天然銀行,穿梭于五尺道 上的不光是民間客商,還有聲勢浩大的 官家馬幫。無論是誰,走到豆沙鎮(zhèn)都必 得歇一腳。
?關(guān)河水從高高的豆沙關(guān)奔流到此, 水勢逐漸變得平和,是歇船的好去處。 上得岸來,一壺?zé)岵枞暇疲虾玫柠u 香牛肉切成大塊,快活勝過神仙。一夜 歇過再啟程時,一定不會忘了揣上豆沙 鎮(zhèn)女人蒸的黃糖糕,幾十個也不算多。?
糕是磨細(xì)的米粉做的,加了黃糖,也 就是紅糖,用山里采下的新鮮棕葉包好, 蒸出的味道松軟甜香,是在山道上走乏 時最好的填補。
?還有少不了的干辣椒,大個兒的像 紅蠟燭,小個兒的像胭脂花,有的辣中帶 甜,有的又辣又麻,有的辣得人跳腳,頭 皮都要炸起來。但趕馬幫的人喜歡,一 路風(fēng)餐露宿寒氣重,沒有辣椒和酒頂不 住。云南人各地都喜做腌菜,昭通這一 帶也是如此,小鎮(zhèn)的女人腌(做)好的泡 菜、豆豉,裝在一個個小巧的陶罐里,用 麻繩扎緊了罐子口,不透風(fēng)不變味,一旁 走過便會聞到濃濃的香氣,聞到的人會 忍不住咽口水,下飯是最好的呢!?
這些不是我的想象,是那天走在豆 沙鎮(zhèn)的小街上親眼所見。
?天氣晴好,豆沙鎮(zhèn)每逢二、四、七趕 集,這天正是趕集日,太陽暖洋洋的,走 在小街上,心情不由跟天氣一樣明亮。 腳下的石板街據(jù)說已有一二百年,長長 的麻條石光可鑒人,沿街?jǐn)[滿了小攤, 賣酒、臘肉、藥材、青菜,數(shù)不過來的小 吃,攤子后面是敞開的店鋪,貨品更是 琳瑯滿目。鎮(zhèn)上的婦人長得美,一顰一 笑真是好看,我舉起手機想拍,有大方 的女子側(cè)過身子回眸一笑,也有不太愿 意地扭過頭去,手也收了,揣到系在身 上的圍裙里,假裝跟旁邊的人說話,其 實眼角還瞄著這邊,或許心里想,這些 人干什么呢??
其實鎮(zhèn)上從來都是來往不斷的人, 四面八方的都有,婦人們早都見慣了,只 是懶得理會而已。倘若說要買黃糖糕什 么的,婦人會立馬高興起來,笑著推過跟 前的竹簸箕,說剛蒸好的,好吃得很,你 要不嘗一個嘛!她說著就要掰下一塊 來,我說不用了,看著就一定好吃的,買 兩個嘗嘗吧。婦人殷勤地包好了粑粑, 遞到手里,說再多買幾個帶回去給娃兒 們吃嘛。
?其實我心里倒是蠻想買給家人吃 的,但一時半會回不了北京,放在包里怕 是會餿,只好有些戀戀不舍、一顧三盼地 走了。 豆沙鎮(zhèn)上下三五里,陪伴著遠(yuǎn)方來 的關(guān)河。關(guān)河則像一個奔放的男人,行 走到這里,得了女子的溫存,也不由顯出 多情的樣子,緩緩流淌而不忍奔騰向 前。小鎮(zhèn)近年間重新修繕過,添了很多 新的氣象,有意打造了古絲綢之路的痕 跡。比如一些雕塑,一些文字,但有些像 婚后的女子好多年都不怎么打扮,突然 之間換了新衣裳,顯得不太自然。但對 不太知道昭通歷史的人來說,卻是入了 一個窗口,從中窺見了幾乎就要淹沒在 歲月里的往事。
?回望豆沙關(guān)和小鎮(zhèn),不會忘了它的 雄奇險峻與悠遠(yuǎn)的歷史,那條承載了軍 事、商貿(mào)、文化的五尺古道,如今已化作 立體通道,崖壁頂上有昆明至水富的高 速公路穿山而過,山腳下有內(nèi)江到昆明 的火車呼嘯而去。石門斷壁上讓世人稱 奇的“僰人懸棺”至今清晰可見。據(jù)考 證,僰人的歷史可追溯到夏朝和商代,周 朝時曾建立過僰侯國,明朝之后消亡,只 有那神秘的懸棺仍藏于高達四五百米、 寬千米的黑色石壁上一條醒目的石縫 里,是那古國存在過的證明。
?懸棺在全國一些大江小河的峽谷里 多處可見,三峽神農(nóng)溪、大寧河一帶就 有,跟這“僰人懸棺”一樣,人們一直在猜 測是如何擱置上去的,但終沒有肯定的 結(jié)論。它引發(fā)人們的探究和無窮的想象 猜測,或許這比結(jié)論更有意義。
?豆沙關(guān)吸引了無數(shù)專家學(xué)者,研究 出名字的由來,望文生義,一般會以為這 地方是因出豆沙而得名,實際上是歷史 上曾有過一位姓豆名勺的關(guān)守在此駐 扎,天長日久因當(dāng)?shù)厝说目谝糁剩凶?了“豆沙關(guān)”。
?最吸引我的還是豆沙鎮(zhèn)上的煙火: 那些漂亮的婦人,巧手釀制的美酒佳肴, 樹蔭下擺古的白胡子老人,歡笑著跑來 跑去的孩子。
?昭通古時曾叫朱提、烏蒙,是一個彝 族聚居區(qū),彝族古代以魯望為中心向四 方分野,魯望即是現(xiàn)今魯?shù)榭h。?
相關(guān)的歷史錯綜復(fù)雜,但彝族人后 來無論家在何方,都以昭通魯望為祖先 的發(fā)源地,這從四川涼山的彝族人那里 可以得到印證。詩人吉狄馬加就曾說 起,在他的家鄉(xiāng)涼山,老人故去后,人們 會將他的頭朝向云南,并在四周點燃火 把,那是為他照亮回家的路。?
魯?shù)樵馐芏啻蔚卣穑?014 年 8 月間發(fā)生了百年不遇最為嚴(yán)重的一次,頃 刻之間龍頭山一帶良田房屋盡毀。?
那天正是大中午,一個女人回到家 稍事歇息,剛躺上床突然感到床板搖晃, 大門呯呯亂響,她以為是在做夢,爬起來 打開大門,驚駭?shù)匾姷介T前的場壩裂開 了一條大縫,天地昏暗像是妖魔降落。 女人顧不得多想,奔向場壩旁邊一棵花 椒樹,一把緊緊抱住,只覺得天旋地轉(zhuǎn), 她死死不敢松手。鄰居院子里又跑出來 幾個人,女人拼命呼喊,叫他們趕緊抱 樹、抱樹!直到地震停下來。事后得知, 當(dāng)時待在家里的人都被倒塌的房屋壓住 失去了生命,但在山上扯花椒的人,抱住 花椒樹的人都平安無事。
?魯?shù)槿硕酁橐妥澹灿写罅繚h族和其他民族,大家世代生活在一起。這 一帶盛產(chǎn)花椒,量大品優(yōu)。當(dāng)?shù)剞r(nóng)戶大 都喜種花椒,有的靠它修起了房子,有的 為孩子上大學(xué)掙來了學(xué)費。8月間正是 滿山花椒飄著清香的季節(jié),農(nóng)戶們大都 上山收獲,當(dāng)?shù)厝私凶鳌俺痘ń贰保f萬沒 想到會突然之間發(fā)生地震,扯花椒的人 卻因此逃過了劫難。地震過后,人們不 止一次感恩,說花椒樹真是救命樹啊!?
房屋田地被毀掉的農(nóng)戶后來都住 進了新房,這是在 2016 年的春天,我們 去到魯?shù)榈男罗r(nóng)村,只見一排排整齊漂 亮的小樓,樓門前的院子里搭著竹篙, 晾曬著花花綠綠的衣被,門側(cè)貼著鮮紅 的對聯(lián):“日暖芳園來紫燕,春和玉樹發(fā) 新芽”。?
但見一位老伯正在門前摘菜,便上 前問好,老伯讓進屋里,沙發(fā)上坐著他的 老伴,手里正忙著針線活,見客來便起身 讓座。我們一行幾人,只見這屋里窗明 幾凈,都不由叫好,看這老婦人扎的鞋 墊,白底紅線針腳細(xì)密,中間繡出的紅花 綠葉更是好看。與老夫婦聊起,原先卻 是在龍頭山那邊住著,地震毀了房子才 搬到這邊來,兒子媳婦都在外地打工,留 下一個小孫女請他們照看。田是沒法種 了,離得太遠(yuǎn),只能做點針線,能賣出去 幾雙就算幾雙,也指望不上能掙什么錢, 不過好在還有幾畝花椒樹,那是他們養(yǎng) 家的靠山。?
看看沙發(fā)上放著扎好的十來雙鞋 底,我們掏錢都買了下來。我很想上山 去,看看他們家的那些花椒樹,今年長得 如何。但老伯說季節(jié)還不到,現(xiàn)在只是5 月間,花椒剛剛冒出點小苞,跟小米粒一 樣,小得看不清。還是到季節(jié)你們再來 吧,嘗嘗我們魯?shù)榈幕ń罚戏驄D送我們 出門來說。
?從魯?shù)榛氐秸淹ǔ抢锏木频辏坪跏禽p車熟路,三次來昭通,每回住的都是這家店,周圍的街道都走熟了。?
往右拐的街上開了一溜商鋪,靠近 的一家裝潢齊整,專賣“野生天麻”。在 我的記憶里,天麻是頗為貴重的特產(chǎn), 鄂西一帶的二半山上才有,平常人家要 是給朋友送上幾顆天麻,會被當(dāng)成大 禮。這些年卻感覺天麻似乎多了起來, 并且比原來的個頭大了很多,一個個長 相跟土豆似的,懷疑不是野生的。一問 果然有了人工培育的天麻,且產(chǎn)量不 低,難怪有了產(chǎn)業(yè)化的加工、包裝和銷 售。但昭通這家店里賣價不低,說都是 從山上挖來的野生天麻,將繩子捆在腰 上爬到懸崖邊,或是老坡地里,得來很 費功夫。
?店老板是一個光頭的壯漢,他說不 信你買回去試一試,比家種的效果好幾 倍都不止。天麻的療效很多,民間流傳 最廣泛的是治頭昏,老母雞燉天麻,這是 一道經(jīng)典藥膳。我想,要是哪一天頭昏, 就一定來買昭通的野生天麻。?
但現(xiàn)在,我看到這家店前的人行道 上,幾個婦女在一邊聊天,一邊繡十字 繡。被圍在正中的彝族婦女五六十歲 了,但眼神看上去很清亮,穿針引線全不 費功夫,她手上繡的是一幅兩丈開外的 孔雀戲牡丹,已經(jīng)繡好了大半幅,一疊小 山似地堆在她的小竹凳旁,蓋住了她的 腳。她頭戴一頂藍(lán)色制服帽,有些像趙 本山在小品里常戴的那種帽子,身穿藍(lán) 色大襟上衣,外系一條黑面繡花圍裙,腰 間扎得緊緊的。在云南紅河、臨滄等地 也見過老年婦女的這種打扮,顯得能干 利索。
?我請求幾位婦女打開繡品讓我看 看,她們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但嘴上卻又 說:“有什么好看的嘛?”云南人的口音跟 四川、貴州,包括鄂西都很相似,只是咬 字更用力一些,女人們七嘴八舌,鏗鏘有 力、擲地有聲,聽出她們是在玩笑,也叮 叮當(dāng)當(dāng)?shù)摹?/p>
?說話間,那繡品從她們手上一卷卷 放開去,放著放著,就見那孔雀飛了起 來,翅膀抖落著,滿地都是花兒。一眨 眼,這昭通的大街上都開遍了。
葉梅,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xué)會常務(wù)副會長、中國散文學(xué)會副會長。著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xué)等,近期作品有小說集《歌棒》,散文集《根河之戀》《追云記》《美卿,一個中國女子的創(chuàng)業(yè)奇跡》《強國重器》等。有多種作品翻譯成英、法、日、韓、蒙古、阿拉伯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