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9-05-30 17:31?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明貴)“綏江縣以群眾工作為主線,干部當?shù)谝粦糁鳎瑥娀a業(yè)、就業(yè)支撐,完善社區(qū)管理服務等措施做法,值得各縣(市、區(qū))學習借鑒,做實各項工作,并要求當前要全力推動‘五清’工作扎實開展,確保做到每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都通過充分的溝通達成共識……”5月28日,市委書記楊亞林在市委組織部上報的《實現(xiàn)由山里人向城鎮(zhèn)人的歷史跨越——綏江縣高度組織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調研報告》上作出批示。
因建設向家壩水電站實施移民搬遷,綏江縣成為全省第一移民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經過綏江各級各屆領導干部和群眾10多年的艱苦努力,在向家壩水電站移民搬遷中創(chuàng)造了“綏江經驗”。如今,在經歷了移民遷建涅槃重生之后,為破解“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的歷史難題,在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的生動實踐中,綏江縣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黨建引領,以高度的組織化探索出易地扶貧搬遷的“綏江經驗”,實現(xiàn)了由“養(yǎng)不活”山里人向“能致富”城鎮(zhèn)人的歷史跨越,2018年全縣如期完成脫貧摘帽目標。
農業(yè)生產“靠天吃飯”,地質災害易發(fā)、多發(fā)、頻發(fā),教育、醫(yī)療、交通、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嚴重滯后,當?shù)厝罕娚姝h(huán)境惡劣,這是綏江縣貧困的主要原因。經過全面徹底的摸底調查,全縣這樣的貧困自然村有66個,居住農戶2162戶8207人,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的現(xiàn)狀,實施整體易地扶貧搬遷是這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唯一出路。
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向最艱難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硬骨頭入手打開新局面,讓貧困群眾真正實現(xiàn)“搬得出、穩(wěn)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開啟新的幸福生活,綏江縣通過強化政治擔當,凝聚黨員干部向心力,始終堅定“必須搬”的決心;走活群眾路線,讓群眾做主,激發(fā)貧困群眾“我要搬”的動能;緊盯遷建任務和目標,提升攻堅克難戰(zhàn)斗力,合力啃下“遷建難”的骨頭;優(yōu)化管理服務,增強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合力營造“穩(wěn)得住”的溫馨;注重扶志扶智,繪就感恩奮進同心圓,穩(wěn)步實現(xiàn)“能致富”的夢想,讓貧困群眾搬出一片新天地,搬來一輩子的幸福生活。
同時,市委政策研究室發(fā)出通知,要求各縣(市、區(qū))委、政府及市直各有關部門按照楊亞林的批示要求,認真學習借鑒綏江做法和經驗,細化措施、明確任務,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五清”工作,深入推動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新的更好的成效和經驗。
為此,昭通日報全媒體平臺將陸續(xù)刊發(fā)綏江縣啃下易地扶貧搬遷硬骨頭的典型經驗和做法以及實踐啟示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