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9-07-12 09:14◆?劉建忠
近期,市委領導多次率隊深入昭陽、魯甸、巧家、綏江等縣(區(qū))開展遍訪調研,實地察看易地扶貧搬遷“五清”工作情況。這種大興調研之風的工作精神,不僅為全市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帶了個好頭,也為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決策參考。我們?yōu)檫@樣的調研點贊!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重要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由于我市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差、產業(yè)發(fā)展慢、經濟實力弱,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群眾所遇到的困難就會比其他地區(qū)更多,問題就會更具體更復雜。市委提出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清、就業(yè)清、產業(yè)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工作只是一個開始,隨后目標對象會由易地扶貧搬遷戶不斷擴展到整個貧困戶。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就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更多地深入基層、深入到老百姓家中去摸清老百姓的家底,找準致貧原因。
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工作中,各級干部一定要樹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思想,按照市委提出的“五清”工作要求,做好相關服務工作;要以人為本、統(tǒng)籌兼顧,從改變群眾生產生活著手,解決好搬遷群眾后續(xù)發(fā)展問題;要按照精準的要求,把工作做精準、做細致,讓群眾吃下定心丸;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建立穩(wěn)定脫貧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和實效;要轉變作風,引領推動,幫助貧困群眾想脫貧辦法、謀致富點子,激發(fā)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調查研究只有找準脫貧攻堅中群眾面臨的難點、痛點,才能點準穴位,精準施策,也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和口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歷史充分證明,調查研究是我黨長期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解難題、出政策、定目標,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調研基礎上。我們知道,2019年是全市脫貧攻堅起決定性作用的大決戰(zhàn)之年,全市有7個縣(區(qū))40萬以上的人口要脫貧摘帽,25萬群眾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之艱辛,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腳上沾滿泥土,心中才有力量。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敦促自身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走出機關大門,深入基層接地氣,真正把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搞清楚,在脫貧攻堅施策上做到科學、精準、有效,確保到2020年昭通與全國全省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