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9-07-13 12:37公路沿線、小鎮(zhèn)上、農貿市場,陸陸續(xù)續(xù)擺滿了大筐小籮紅彤彤的蘋果,形成了一道風景線。
小小蘋果,為家鄉(xiāng)架起了一道致富橋;紅彤彤的大蘋果,讓世界進一步了解昭通。
離家愈久,思鄉(xiāng)愈切。蘋果,最能表達相思,時時浮現(xiàn)夢中。
我不禁想起關于老家蘋果的一些事兒來。我的老家地處滇東北的一個小鎮(zhèn),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盛產蘋果。提及蘋果這詞兒,它還真和我有一段不解之緣。
那是在20世紀70年代,我剛記事。我們家隔壁有一個農場,果園里種滿了蘋果,秋天一到 ,金色的蘋果就掛滿枝頭,于墻內探出頭來,煞是惹眼。可惜這些蘋果總被一道圍墻隔離開來。這是饑餓年代,村里一些年輕人總想著法子竄到果園墻腳下,將一根長長的鐵鏢伸進圍墻內,叉果園里的蘋果吃。其間,鐵鏢穿過密密匝匝的葉叢,難免發(fā)出簌簌聲響,會引來果園里的狗吠。這時,看園的老頭便會攀上高枝,大吼一聲,叉蘋果的年輕人迅速扔下鐵鏢,溜得了無蹤跡。也有年輕人得逞之時,他們把叉蘋果的時機選在午飯時候。這時,果園里的老頭要提著飯盒走出果園,到一公里之外的食堂去打飯,看園的重任就交給了那只膘肥體壯的狼狗。狗吠聲盡管很恐怖,年輕人還是如愿叉到了又大又圓的蘋果。我們小孩立于一側,年輕人會將叉到手的蘋果分給我們吃。
我們吃著還有些酸澀的蘋果,見年輕人的褲管被墻角的荊棘劃出了一道長長的口子,不由得笑了。那時候還沒紅富士,果園里種的都是金帥。這種蘋果倘若水分充足,光照好,能長得又脆又甜。春天花謝之后,星星點點幼小的蘋果便會從枝枝蔓蔓間冒出頭來,從這時候起蘋果就會被村里的年輕人盯上,直至蘋果長得飽滿誘人。成熟的蘋果最能激起年輕人的欲望,他們想盡法子:尋來竹竿、覓來鐵鏢、自制叉子。叉蘋果得講技巧,力小叉不到,力大會損皮,還會遭來狗吠。唯有適度用力,加上精湛的技巧,才能叉到蘋果。年輕人不講究個啥,到手的蘋果往衣服上一蹭,將果皮上的塵抹去,便張嘴啃起來。天長日久,吃蘋果的年輕人,膚色漸漸亮堂起來,姑娘們羨慕不已。后來,農場遷走,果園荒蕪下來。年輕人沒了當年叉蘋果的興趣,無人再隱在墻角用鐵鏢叉蘋果了,青青蘋果卻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象。
再后來,土地下戶,村民分到土地,我堂哥從外村購來一些果苗,在自家地里種起了蘋果樹。堂哥是村里率先種蘋果樹的人物之一。他將自家門口的空地松了土、刨了坑、種上果苗,精心呵護。3年后的盛夏,果苗已長大,枝頭掛滿了圓敦敦的青蘋果。個頭、色澤、口感不比原來農場果園里的蘋果遜色。只不過這時的蘋果品種依舊單一,只有金帥。堂哥是個有心之人,便到外地學技術,并帶回了新品種。紅富士就是那時堂哥引進我們村的。這種蘋果個頭大、儲藏時間長、味美色佳。村民見著又大又紅的紅富士就眼饞,也學著堂哥種起了紅富士。一到秋天,我們村的顏色就多了一種蘋果的紅,附近田疇的果園就掛滿了惹眼的紅富士。
要種出豐產的紅富士,得花費許多精力。譬如,修枝、施肥、灌水、壓枝、噴藥,樣樣得用心。修枝是門技術活,我堂哥每次進城總會買些關于果樹栽培的書籍回來看。晚飯一過,鄰居就會竄到堂哥家,聽他講蘋果栽培技術。倘若冬末,就站在果園里,看堂哥修枝。堂哥心腸熱,邊講解邊示范。
每年夏天,嫩嫩的蘋果長成乒乓球大小,堂哥便在園里支架、搭棚、鋪被,白天護果,晚上守林。這時,蘋果處于生長期,充滿了青澀味。小孩喜歡將這些青嫩嫩的小蘋果摘下,用醬蘸著吃,煞有味兒。近年,村民開始在果上套“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紙袋。蘋果成熟,拆棄紙袋,果皮會留下精美字樣,天然生成一樣,既是裝飾,又是風景,更是一種文化。
蘋果一旦成熟,就有卡車開進村子來,泊在果園邊,批量收購。種果的人家會請來左鄰右舍幫忙,摘果、運送,忙得不亦樂乎。買果的商販大都是一些外地人,他們也會雇人搬運、裝箱,所以,蘋果收獲的季節(jié),仿佛所有人都到了果園勞作。隨著商販把蘋果運到外地銷售,我們村的蘋果就陸陸續(xù)續(xù)走出了村莊。村里蘋果多的人家可賣三四萬元錢,少的人家也可賣一兩萬,村民的錢袋子漸漸鼓起來。如今,裝果的箱也不再是普通紙箱,而是印了“昭通蘋果”字樣的專用箱,家鄉(xiāng)蘋果名揚千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路過貴州六盤水市,在火車站遇見一群賣蘋果的中年婦女,她們白天賣完大部分蘋果,來乘火車時筐里僅剩少量幾斤。一問,得知她們是昭陽區(qū)小龍洞回族彝族鄉(xiāng)的人,每天從昭通乘火車來六盤水賣蘋果。她們從凌晨時分出門,到此時,夜幕已降臨,她們得趕最后一趟火車回家,翌日再挑些蘋果來六盤水賣。我問,這里蘋果價格咋樣?她們喜笑顏開,說這里價格好哇,我們不光是為了賣個好價錢,主要還是想把我們昭通蘋果帶出來。這兒的人喜歡吃昭通蘋果,說昭通蘋果又脆又甜。況且,昭通到六盤水坐火車方便,車站就守在自家門口,比到昭通城賣還方便。說完,她們在暮色中匆匆擠上了回家的火車。見她們回家心切的樣,我為她們?yōu)榱苏淹ㄌO果遠走他鄉(xiāng)、名揚天下而奔波的精神感到敬佩。
如今,在我的家鄉(xiāng),無論壩子,還是山坡,都種植了許多蘋果樹。當?shù)卣€引導規(guī)模化種植,從種苗、技術、化肥、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給予支持。前年,我回老家,正見一臺挖掘機在靠公路一側的山坡上刨土、挖坑。走近細問,得知這兒的土地都將種植蘋果樹,主要是讓村民的蘋果樹由零散種植轉向規(guī)模化種植,提高技術含量,引導產業(yè)鏈發(fā)展,拓寬村民致富之路。今年,我又回老家一趟,這些果苗正漸漸長大,青枝、綠葉,在風中簌簌作響,少量已掛果。不久的將來,這里又將是一片蘋果的主產地。
走近古老的烏蒙大地,特別是逶迤的昭魯壩子,不光我的家鄉(xiāng),還有很多村落,都種植了許多蘋果樹。秋收時節(jié),便能見到許許多多果園,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此時,村民就會放下城里務工的活,在家摘蘋果、賣蘋果。于是,公路沿線、小鎮(zhèn)上、農貿市場,陸陸續(xù)續(xù)擺滿了大筐小籮紅彤彤的蘋果,形成了一道風景線,引得顧客駐足、購買。蘋果樹種植多的農戶,也會利用互聯(lián)網將自家的蘋果銷往外地。當?shù)卣€相繼以挖掘地域特色、民族風情和地方文化為主題舉辦“蘋果節(jié)”系列活動,為果農搭建銷售平臺,讓家鄉(xiāng)人獲得更大收益。
時光飛逝,離家已30余載,當年種植蘋果的堂哥已進廠做了保安,可家鄉(xiāng)人一輩接一輩依舊種植著甜脆爽口的大蘋果。每逢年底,老家親戚會為我捎來一些蘋果,以分享豐收的喜悅。村里在外打工還鄉(xiāng)過年的姑娘小伙,返城也會捎上一些蘋果,聊解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蘋果,讓我魂牽夢繞。回想這些年家鄉(xiāng)人圍繞蘋果所走過的不平凡之路,他們有付出,亦有收獲。小小蘋果,為家鄉(xiāng)架起了一道致富橋;紅彤彤的大蘋果,讓世界進一步了解昭通。
溫連華(作者供職于魯?shù)榭h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