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11-14 09:42受過嚴寒的人們,最懂得太陽的溫暖。經(jīng)歷過國家困難時期、見證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祖國改革開放富起來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的我們這一代人,最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舉國上下隆重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日子里,我在美好記憶的時光隧道中瞬間想起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后的舉國歡騰;想起了時任外交部部長喬冠華在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大會上開懷大笑的經(jīng)典照片;想起了直播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時全國人民的歡欣鼓舞;想起了2008年北京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功舉辦;還想起了我家曾經(jīng)使用過的曾哥牌電風扇。
在我的記憶中,1982年的夏天特別熱,由于當時工資收入不高(每月工資僅30多元錢),除支付一家人的油鹽柴米等消費后幾乎沒有剩余,當時的很多普通百姓家,想省吃儉用買一臺價值180多元的品牌電風扇難度極大。
當年居住在大關縣郵電局職工宿舍的20多戶人家,盛夏避暑納涼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門。老年人大多在臥室內(nèi)放一盆冷水,并不時用冷水洗臉、擦身降溫;年輕人則不辭辛勞地搖著蒲扇,換來那短暫微弱的“涼風”驅(qū)熱;娃娃們更是不顧家長的訓斥,偷著、躲著跑到自來水龍頭下痛快地“洗淋浴”。我家對面居住的一對老職工夫婦,每逢出太陽的當天下午都要把大簸箕用水打濕后輪流掛在窗外遮擋烈日,期望其讀高中的女兒的房間溫度能低一些。
我從一臺報廢的機器中拆下一個電動馬達,發(fā)揮我當機務員(在郵電局維修磁石交換機和搖把子電話機)的特長,一連三天廢寢忘食地反復琢磨、試驗,最后在馬達的固定套上將銅片(磁石電話交換機上的電鍵簧片)彎曲成90度后,用焊錫將三塊0.1毫米的薄鐵皮調(diào)整成電風扇扇葉狀與之焊牢,再把馬達的外殼固定在一個長方形的小木箱上,一臺自制的土“電風扇”在經(jīng)歷很多次失敗后終于試驗成功并投入使用。
為了防止兩個年幼的兒子不小心碰著裸露在外、沒有防護罩的扇葉發(fā)生意外,我命令他倆立正站好,千叮萬囑地向他倆講“切勿靠近、嚴禁觸摸”的道理。直到他倆那稚氣未脫的孩子似懂非懂地像小雞啄米般地點頭方才放心。
那時人們對物質(zhì)生活條件的要求不高,我家那臺簡易的電風扇盡管有噪聲大、風力小、不安全,既不美觀又須用手移動方位才能“搖頭”,連續(xù)使用半小時就得斷電讓它休息幾分鐘散熱等缺陷,但我們?nèi)覅s感覺舒服得很。有一天在隔壁陳叔叔家吃飯時,我自制的“電風扇”得到現(xiàn)場男女老少的稱贊,性格開朗的胡孃孃幽默風趣地稱它為曾哥牌電風扇。
可惜好景不長,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制成的曾哥牌電風扇,才用20多天就因連續(xù)使用時間過長致使馬達內(nèi)溫度過高,把里面的絕緣漆包線燒短路后徹底報廢。一連幾天,十分沮喪、晚上熱得輾轉(zhuǎn)難眠的我,常在希望哪天家中每間屋內(nèi)各有一臺電風扇的憧憬中入睡。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國家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我們家在承包經(jīng)營縣土產(chǎn)公司副食商品門面后,收入明顯增加。于1983年買了第一臺落地式長城牌電風扇,1984年實現(xiàn)了客廳有兩臺、每間臥室各有一臺電風扇的夢想,后來又將臥室的電風扇更換為進口空調(diào)……
多年來,每當我在炎熱的夏季享受著空調(diào)的涼爽、品嘗著冰箱中眾多冷飲時,就會想起當年用曾哥牌電風扇吹風納涼的尷尬場景,它讓我永遠記住:沒有祖國的改革開放,千千萬萬像我這樣的尋常百姓家庭就不可能過上今天這幸福、美滿的日子。
(作者:曾 鳴? ? ? ?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