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01-14 10:24?
人在生活中有多種選擇,一種是選擇同喜歡的人在一起,去追求美好的生活;還有一種選擇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時,去接受現實中的人。我就是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時候,結識了許多有趣的人。
我被安排在昭陽區(qū)樂居村第11村民小組任副組長,協助組長做好脫貧攻堅時期的各項工作,工作的要點是“抓組盯戶”——戶不脫貧,我不離戶,組不脫貧,我不離組。
接到任務后,我認真研究了這個村民小組。它的小地名叫做官壩沖,是灑漁壩子的水口。曾經是為了灌溉田地,官方修建堤壩,因此而得名。第11村民小組坐落在昭通漁洞水庫前,大家都知道,漁洞是昭陽區(qū)的后花園,有青山有碧水,還有濃郁的風土人情,我很樂意在這里工作和學習。第12村民小組是從半山腰搬遷下來的,原址離這兒約三公里,叫做俄茲菁,是一塊山腰平地。據說俄茲菁居住著一個土著民族的頭人,過去,匪患嚴重,俄茲菁是頭人生活及儲藏寶物的地方。如今太平盛世了,高山上的人紛紛搬遷到壩區(qū)居住。這兒古地名叫石埡口,土著民族的語言把“石頭”讀作:lǔo,“埡口”讀作:jìng,同現在的“樂居”有讀音相近之巧合。在沒有修建水庫之前,這里是一條重要的交通路線,是昭陽區(qū)的蘇甲鄉(xiāng)、大寨鄉(xiāng)、大山包鎮(zhèn)、炎山鎮(zhèn)、魯甸縣新街鄉(xiāng)的人們進入昭陽區(qū)的重要通道。
20世紀90年代,在石埡口的兩個巨石之間,插入一塊87米高的水泥壩,建成水庫,灌溉的田地涉及到一區(qū)一縣。如今,已成為人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從河邊往上到達壩埂,有多條“Z”字形的道路,人們走在這些曲折和起伏上升路上,一邊觀賞風景,一邊感受山高天更闊的超脫。三步一景,五步一洞天,游客在慢慢的登山中,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思考人生,體悟生活的味道。
官壩沖的景致相當精巧,可以概括為:一水、二柳、三花、四梧桐、五楓葉。一條河流從村邊蜿蜒而過,這條河古稱朱提江,河水清澈透亮,水藻被碧水梳理得絲絲柔順,隨水漂蕩,不離不棄,魚兒在河灣處安然自得。兩岸的婆娑垂柳映入水中,倒影隨河流飄向遠方。不遠處是一片櫻花,每到春天,桃紅柳綠,花香四溢。一點不夸張地說,來這兒游玩的人,個個妖嬈百媚。你看,穿著漢服游弋在櫻花走廊里的少男少女,紅花、素服給人淡雅的享受;河邊柳岸上,穿著黑底、黃邊刺繡馬甲,配上紅、黃色百皺裙的姑娘,特別養(yǎng)眼,若隱若現于枝繁葉茂的梧桐道間。熱戀中的情侶手牽著手,恬然自得;路旁的石條凳上,相互依偎的老人,正欣賞著滿山的楓葉。這條路,從河邊一直盤旋而上,佇立壩埂,豁然開朗,萬頃碧波映天藍,枚枚孤島水中嵌,胸中蕩盡千千壑,放眼望盡好河山。
第11村民小組有102戶262人,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7人。接到代收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的任務后,我就聯系村民小組長,卻被迎頭潑了盆冷水——他不當村民小組長了。基層工作沒有村民小組長,不知要摸多少黑路。他說:“這些人,用得著的時候叫大爺,用過了就叫我張二毛,沒有人情味!”我勸解道:“做好事不一定得到回報,干了壞事必定受到報應,得到感恩是友誼的延伸,沒有感謝,是在積德,德行深厚了,總有一天會登上恩人的寶座。”村民小組長雖然是建制中的最小行政長官,但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大的方面講,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從小的方面說,調解鄰里雞毛蒜皮的事情。進一步溝通,原來有人對低保有疑議。于是,我把低保評定的標準找來,晚上在村民活動場所,燒起一堆篝火。我又請小組長把在家的人通知到,講解了一遍相關的政策。說對那些身殘的人,我們大家遇到了都要救助,難道政府救助我們還有意見嗎?老年人都說沒有意見,年輕人更是不好意思說話。從那以后,基本沒有人會再提低保的事情。說到要交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的時候,大家都說這是大好事,于是,在家的都交了,沒在家的,組長把繳費名單發(fā)在微信群里,通過發(fā)紅包來繳費。一天時間,我就把應繳費用全部收齊。
對天不負良心運氣好,對地不負勤勞餓不著。交通便利的地方,觀念更新快,官壩沖這么好的地方,怎么會有貧困戶,細細了解下來,是因為疾病、傷殘導致沒有勞動力而貧窮。梳理了這里的生產方式,一是純農耕養(yǎng)殖的家庭,農業(yè)生產周期長,見效慢,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家居環(huán)境一般;二是有人外出務工的家庭較富裕,家居環(huán)境較好;三是有多人務工或經商的家庭最富裕,家居環(huán)境最好。細細考量下來,從事不同的工作,決定著不同的生活方式,直接影響著家人的命運。
打工,是一種比旅行更有意義的生活。過去,我覺得出去旅行是奢侈的享受,花重金千里迢迢去看別人的生活,于利不舍;在大山深處,苦寒之地,把當地人的煎熬,當作美景欣賞,于心不忍!認為最美的風景在心中,心情好,一切都美。其實旅行的價值,是去體驗別人的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旅行中看到別人的幸福生活,就會受到鞭策,努力建設好自己的家園,過上幸福的日子;看到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則會促使自己,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打工比旅行更能深入生活,人們在一個地方打工,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一年半載,一邊掙錢一邊體驗不同地域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社會這么好,世界那么美,為什么不出去走走呢!一生能有幾度風華,難道真要辜負這段美好的歲月。
只要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識,一定能夠奮斗出幸福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是生活有方向,沒有方向的努力是瞎折騰,有了生活的方向,遇到困難就不會沮喪。70歲以上的老人,從舊社會生活到新中國,過去,吃得飽、穿得暖就是幸福,生活卻把他們累彎了腰。如今,不愁吃、不愁穿,唯一擔心的就是又長胖了,嶄新的生活,讓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千金難買一習慣,鄉(xiāng)村的華麗轉身,是注入了新時代的生活理念。靠近河邊的院壩,四周栽著櫻花和香樟樹,石桌和石櫈擺放有致。每個周末的晚上或者重要節(jié)日的時候,人們會在院壩中央的火盆里燃起篝火,踏著《阿斯且》的節(jié)奏翩翩起舞。這時,村民小組長就會打開麥克風,說:“王二毛家的姑娘考上研究生了,季三三家的孫孫,可以讀一年級啰!現在小娃兒讀書,不要學費,還有營養(yǎng)餐,找個保姆還給工錢呢!16歲以下的娃娃,不送去讀書是犯法的喲……”《踢踏舞》的曲子又響起來了,暫時平靜的院壩又開始歡騰。大熱天圍著篝火跳舞,寓意團結,眾人朋伙事業(yè)旺,有文化傳承的地方民風都好。
鄉(xiāng)村正在轉身,有搬不走的綠水青山,還有骨子里的濃濃鄉(xiāng)情。鄉(xiāng)村的配套設施和城里一樣,而且環(huán)境更好。在城市,各家一道門,我敞得開大門,別人未必進來,人的聲音越來越小,喇叭聲越來越密集;鄉(xiāng)村轉身后更富有生活的本味。人們喜歡工作在城市,生活卻在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是人們向往已久的桃花源,嗅得到果香,看得見麥浪,望得著星星的閃爍,感受得到月光下的朦朧,有雞鳴狗叫的幽靜,還有院壩里家長里短的傾訴……
美好的風景,常常出現在生活中,特別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綻放出來的人性最美。我在這里用心工作,細細品嘗人情冷暖,漸漸喜歡這樣的生活,更加珍惜一路相扶走過的人。
(作者:普順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