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2-17 19:57呼喚-李存波
《呼喚》
歌手簡介
戰(zhàn)“疫”之歌——《呼喚》
國難當頭,全國各行各業(yè)都在抗擊疫情,一線“戰(zhàn)役”人員都在流血流汗。每分每秒都有千千萬萬的愛心人士在捐款捐物,無數(shù)人以自己的方式在馳援災區(qū)。與此同時,我市涌現(xiàn)出一批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情懷的優(yōu)秀公益歌曲,《呼喚》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詞中的一句:“都說自古忠孝難兩全,你可曾夢見父母又望眼欲穿?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你可曾聽到妻兒永遠的呼喚?”瞬間讓我的眼眶熱了起來。
為了奉獻精品力作, 詞作者夏舉俊與曲作者李存波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歌詞方面就數(shù)易其稿。“每天都在看疫情的發(fā)展,感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持續(xù)上升,作為一個中國人,從來沒有這么緊張、難過。2月7日,我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情,給夏老師打了電話,跟他進行了溝通后發(fā)現(xiàn),原來他也有這樣的想法。于是,我們一拍即合,他作詞,我譜曲。”李存波激動地告訴我。
17年前的非典,沒有來到滇東北這么偏僻的城市,讓許多人覺得,危機離我們太遠,很多人都沒有這么深切的感觸。可這次,新冠肺炎的暴發(fā),身邊的人都戴著口罩;艷陽高照,也只能宅在家里。不言而喻,每個人的心里很難過,有感情、有正義的人都會對守衛(wèi)在抗疫一線的醫(yī)務人員和其他工作者產(chǎn)生感激。
接到李存波的電話后,夏舉俊作詞直到凌晨兩點,然后把詞發(fā)給李存波譜曲。2月8日一大早,李存波起床后就把曲譜好,通過電話和微信與夏舉俊溝通后,經(jīng)過兩人的多次溝通、修改,17時左右,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呼喚》終于出爐了。
處于疫情暴發(fā)時期,困難非常多。夏舉俊與李存波面臨一個難題,請誰把歌曲唱出來?“考慮到錄音也屬于小范圍的聚唱,不能去邀請歌手和配音的人。而我們都是學音樂的,現(xiàn)在又屬于最特殊的時期,所以我們決定利用僅有的、簡陋的設備,自己錄唱。”夏舉俊告訴我。
“視頻編輯是一個難點,以前都是請人制作的,沒有辦法,我只能現(xiàn)學現(xiàn)做。我做的這個MV,感覺不是很好,畢竟是新手。”電話中,李存波有些尷尬。可以說,《呼喚》從作詞到譜曲,兩人都是通過電話和微信進行溝通。只有在最后錄音的時候,兩人才在一起,嚴格遵守著“不聚會,不添亂”的原則。
歌曲為什么取名為《呼喚》呢?兩位作者告訴我,自疫情暴發(fā)以來,他們看了很多報道,無數(shù)的醫(yī)務人員和工作者,放下了家人奔赴抗疫一線,他們要么是兒女,要么就是丈夫、妻子、兄弟姐妹,要么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防護得再好,也存在感染的風險,生命時刻受到威脅。“他們在一線舍生忘死,讓我為之動容。”雖然是電話采訪,分別打給夏舉俊與李存波的。但兩人的回答,如出一轍,13年來親密無間的合作,讓他們彼此產(chǎn)生了心有靈犀般的默契。
?“我不懂醫(yī)學,去一線只會添亂。于是,我想到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一線醫(yī)務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敬佩之情。”李存波感慨萬分。
“武漢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醫(yī)護人員逆行在奮戰(zhàn)第一線,他們的故事充斥著我。按耐不住那種心情,想盡快完成,感恩他們的付出、犧牲。”夏舉俊的語氣略顯沉重,絲毫沒有完成創(chuàng)作時的快意。
?“你把真情化作一句誓言,只為那萬家燈火團圓!”詞作者夏舉俊與曲作者李存波精心創(chuàng)作的抗擊疫情公益歌曲《呼喚》,為昭通人民戰(zhàn)勝疫情擂鼓助威,他們滿懷深情,祝愿中國必勝,萬家團圓!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