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扶貧熱線
2020-04-27 10:25紅光安置點
走進昭通市永善縣紅光安置點,一棟棟美麗的新樓房在陽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四通八達,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唐富相的新家,一家人正忙著做飯燒菜,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唐富相
唐富相,76歲,是一位有著43年黨齡的老黨員。2019年12月,他們一家五口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從團結(jié)鄉(xiāng)東勝村巖口村民小組搬到了紅光安置點,走出了窮山溝,住上了新樓房,過上了好日子。回想起搬遷前的生活,唐富相心里充滿了無限感慨。
“在農(nóng)村,成天與土地打交道,煮飯用的是灶頭,全身擦得黑漆漆,身上弄得一股煙臭味。” 唐富相說。
唐富相一家原來居住的房子
圍著灶臺打轉(zhuǎn)的生活
搬遷前,唐富相一家居住在團結(jié)鄉(xiāng)東勝村半山腰上,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抬頭一線天、低頭是深澗、天天云霧罩、常年雨綿綿”成了當?shù)厝罕娚畹恼鎸崒懻铡?/span>
唐富相老家的土坯房面積90余平米,歷經(jīng)40余年風蝕雨侵,早已破舊不堪,每逢雨季來臨,他總是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而唐富相兒媳早年離家出走,生活重擔全部壓在兒子唐貴族身上。為一家人的生活,兒子唐貴族常年在外打工,唐富相和老伴兒照看兩個小孩,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唐富相一家現(xiàn)在的新房
配套齊全的家電
如今的唐富相一家,住上了125平米寬敞明亮的大房子,生活其樂融融。
“國家現(xiàn)在的政策相當好,我爺爺和奶奶可以領到相應的養(yǎng)老金,我讀書可以申請雨露計劃,每年有3000元的助學金,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黨和國家。”孫子唐吉說道。
一家人其樂融融
唐富相每天的生活充實,上午去農(nóng)貿(mào)市場買菜,中午或是在家看書、或是去老年之家休閑娛樂、或是與其他群眾嘮家常,晚飯后與家人一起在干凈整潔的柏油路上悠閑地散步,若有身體不適,幾分鐘就可以到安置點衛(wèi)生室就診,有困難找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這些曾經(jīng)可望不可及的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終于讓唐富相在年過七旬時如愿以償了。
“搬來新家最幸福的是生活條件好了,出去游玩不到三米就是公路,十七八米就是廣場、超市,做什么事都很方便。我經(jīng)常教育兒孫,生在紅旗下,要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把這九個字記得了,他們一輩子就幸福了。”唐富相說道。
來源:云南扶貧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