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5-31 13:54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失去親人,卻享受著家庭的溫暖;他們身體殘疾,卻感受著生命的尊嚴。
從新手到熟練工,她們是孩童的筑夢人
“孩子們,吃早點了。”上午8時,鎮(zhèn)雄縣社會福利院的微信工作群里,廚房工作人員發(fā)出了當日的第一條信息。而另一邊,福利院的孩子們早已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洗漱完畢,聽到可以吃早點的瞬間,孩子們像小兔子般蹦蹦跳跳地前往餐廳。
今年1月初,一支由7人組成的工作隊伍開始了他們的新征程。這支隊伍從院長到普通工作人員,再到護理人員都是剛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由于缺少兒童工作相關(guān)經(jīng)驗,開始工作都有些迷茫。他們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zhàn),“大家要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要認識孩子們的特殊性。我們是一個團體,這份工作很累,但很有意義,我們所做的一件件小事,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院長常開粉為大家鼓勁。
剛開始,護理人員幫助孩子們整理內(nèi)務、清潔衛(wèi)生,為孩子們增添衣服、鞋襪,跟在孩子們后面照顧,和孩子們聊天。每天晚上孩子們睡覺后,護理人員都要一起交流、總結(jié)當天工作。經(jīng)過兩個月的的磨合適應,這個年輕的團隊開啟了從新手到熟練工的轉(zhuǎn)變。在滿足該院孩子們?nèi)粘I畹耐瑫r,團隊明確了目標:要當孩子們的筑夢人,既要幫孩子們確定夢想又要幫助孩子們實現(xiàn)夢想,即使身處逆境也要不忘仰望星空。
疫情期間,他們是孩子生命健康的守護者
2020年春節(jié)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由于孩子們免疫力較低,身體健康保障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
1月24日,福利院的孩子們都戴上了口罩,成為了“蒙面人”。福利院迅速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及時制定應急預案,落實防控保工作。疫情期間,全院每日早晚消毒兩次、廚具消毒3次、生姜紅糖水每日熬制一次。孩子們體溫檢測每天至少兩次、飯前飯后洗手消毒3次。針對院內(nèi)每日消毒、測量體溫和相關(guān)安全檢查工作情況的視頻及照片資料按時發(fā)在工作群里,管理人員總結(jié)工作開展情況并進行通報。
針對年前被親屬接回家過年的孩子、家庭寄養(yǎng)的孩子、住院的孩子、昆明市兒童福利院寄養(yǎng)的孩子四類對象則短信、微信、電話齊上陣,每天聯(lián)系、每日跟蹤,詢問其狀況,并告知其防控知識。
在抗擊疫情這場戰(zhàn)役中,全院職工無休息,24小時值守。平日里不時會有孩子傷風感冒送去就醫(yī)的,但封院后近兩個月內(nèi),通過工作人員的悉心照護,孩子們都特別健康。
成長瞬間,他們是陪伴者和見證人
來自鎮(zhèn)雄縣果珠彝族鄉(xiāng)高坡村的彝族婦女周本菊和洪鳳林是福利院的保育員,她們是孩子們的“貼心媽媽”。
鳴鳴(化名)是福利院的“開心果”,剛到福利院時,雖兩歲多了,還是不會走路、不會自己吃飯,每天呆坐著,連睡覺也是抱著奶瓶坐著睡,除了喝奶外,“哇哇”大哭就是她唯一的表達方式。“這孩子剛來時特怕生,有人靠近就哭。”周本菊介紹說。大家甚至懷疑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智力缺陷。為了改變她的現(xiàn)狀,工作人員和院里的大孩子們輪番上陣。周本菊和洪鳳林從家里帶來各種玩具陪她玩耍。第一次輕輕觸碰她不抵觸,又嘗試著抱抱她。慢慢地,鳴鳴在工作人員的示范下學會躺著睡覺了,第一次在別人的幫助下自己走路、第一次自己吃飯了……無數(shù)個第一次的發(fā)生都讓工作人員驚喜與感動。現(xiàn)在的她愛笑了,還能在其他小哥哥、小姐姐的帶領(lǐng)下學習跳舞。像這樣的事例在福利院還有很多,許多孩子在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下逐漸成長。
這些孩子們在逆境中成長,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就是他們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