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2020-06-13 14:15在完成第一輪復習之后,學生在實驗部分已經建立了扎實的基礎知識,但是學生的模擬考試實驗題的得分卻不理想,主要的問題是學生在一輪復習中把精力放在對基礎知識進行掃描性復習,在知識積累上重機械記憶、輕理論理解,基礎知識貯備沒有形成結構化、系統(tǒng)化。
為了更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建議在二輪復習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清點實驗器材
例1、?如圖中甲是“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除了圖甲中所示的器材,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
例題1最常見的錯誤答案是火柴或打火機,學生認為除了圖中的實驗器材如果沒有火柴或打火機就不能點燃酒精燈。學生之所以犯這樣的錯,一則是沒有認真審題而忽略了“測量工具”一詞,二則在平時的實驗中只注意觀察溫度計的示數而忽略每隔一定時間記錄一次溫度的過程要求,從而忘記實驗中需要用到機械停表。
實驗器材是完成實驗目標的必備物質條件,平時訓練應該注意清點實驗器材。
二、?熟悉實驗儀器的操作要領
每個實驗儀器在使用時都有其嚴格的操作規(guī)則,若不按規(guī)則進行操作,輕則測量結果誤差較大或者錯誤,重則損壞實驗儀器。例如:在天平調平時必須先將游碼歸零,而稱量過程中只能移動游碼不能調節(jié)平衡螺母;在驗證阿基米德原理時,益水杯中的水必須加至益水口;在電路連接和拆分時,開關必須處于斷開狀態(tài)等等。
因此,有意識地掌握各個實驗儀器的操作要領,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實驗題的出錯率。
三、?理解實驗原理
例2、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過程中,小明選擇了5Ω、10Ω、15Ω、20Ω、25Ω五個電阻進行實驗,電路圖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
為達到實驗目的,滑動變阻器除了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外,還起到 ____________的作用。實驗時先用25Ω電阻進行實驗,當把的25Ω電阻換成的電阻20Ω后,應把變阻器滑片向______(填“左”或“右”)滑動,同時眼睛盯住______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
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需要使用滑動變阻器保持電阻R兩端的電壓不變。這是一個串聯電路,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分配規(guī)律,電阻R與滑動變阻器各自電阻與電壓關系為
,則?
由于電源電壓U和電阻R的電壓不變,電阻R的阻值變小,則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值
變小,所以滑片應該左移動,眼睛要盯住電壓表直到電壓表示數和原來一樣大。
如果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不理解其中的實驗原理,只是對實驗操作要求進行機械性記憶,當實驗設計方案發(fā)生變化時,便不能正確判斷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哪個方向移動。
電學實驗題考查內容比較靈活,只有讓學生熟悉實驗原理,應用已經掌握電學規(guī)律知識去分析問題、推理求解,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四、?弄清實驗誤差來源
例3、小華想測某石塊的密度:
(1)用調好的天平測量石塊的質量,如圖甲所示,石塊的質量
=_____ g;
(2)將石塊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并在燒杯壁上標記水面所處的位置,再取出石塊;
(3)往量筒中裝入42 ml的水,將量筒中的水倒入一部分到燒杯中,直至燒杯中的水到達_________處,讀出如圖丙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ml;
(4)算出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_
(5)根據以上步驟,測出的石塊密度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例4、如圖所示,利用一個燒杯、天平和水測出了一小塊不規(guī)則小石塊的密度。
①用天平測量小石塊的質量,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所示,則石塊的質量為52g。
②由于該石塊無法放進量筒內,小明按如圖所示的方法測小石塊的體積:
?A、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32g;
?B、將小石塊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的位置做標記;
?C、取出小石塊,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到達標記,測得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2g。
③計算小石塊密度為
④按照上述方法,由于取出小石塊時帶出一部分水,會使小石塊的密度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比__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這兩個例題都是用排水法測量無法放入量筒且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體,絕大多數學生注意到實驗過程中由于取出小石塊時帶出一部分水,后來倒入燒杯的水的體積大于石塊的體積,認為兩個實驗所測得小石塊的體積偏大,從而判斷所計算得石塊的密度偏小。這個判斷對于例題3是正確的,但對于例題4 卻是錯誤的。
究其原因,學生沒有找到誤差是來自于實驗設計方案(這種誤差稱為系統(tǒng)誤差)。
例題3 是用后來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等效替代石塊的體積,確實因為在取出石塊時帶出一部分水而導致倒入水的體積大于石塊的體積,最終所測得石塊的體積偏大。例題4雖然也是利用等效替代的實驗方法,但過程卻有所不同,它是在石塊取出后把水加到原來標記的位置,后來燒杯中水的體積等于原來燒杯中水的體積加上石塊的體積,即石塊的體積等于C和A兩個實驗步驟中燒杯內水的體積之差,這個差值與石塊被取出時是否帶走水無關,所以此實驗理論上石塊體積的測量值與實際值相等。
學生只有抓住了實驗誤差的確切來源,預測對應實驗設計或操作步驟所測得的結果是否存在明顯偏大或偏小,才能準確地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五、?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在課程標準中,對科學探究要素之交流與合作中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明確的要求:能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現在中考物理實驗所考查的題多數是源自于課堂上學生已經學過的實驗,但學生在分析實驗現象之后書寫實驗結論時卻存在很多問題。例如:物體的質量(或者重力)越大,壓強越大;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的電流越大;在電阻一定時,電壓與電流成正比等。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學生在做題時要認真審題,明確實驗的目的,知道題目需要探究哪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其次,許多物理規(guī)律的成立是有條件,實驗結論一定要先寫明條件再寫結論;最后,要弄清各物理量之間,是誰決定誰,因果關系不能顛倒。
另外,答題時要注意題目問的問題,例如題目要求寫出實驗猜想、某一實驗操作的目的,這時決不能直接將課本的實驗結論填寫上去,否則會出現答非所問、語言表達錯誤等問題。
六、?學會評估別人的實驗
評估是探究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能讓學生在評估過程中吸取經驗教訓,達到改進探究方案設計、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目的。
中考物理實驗對實驗評估的問題一般比較簡單,只需要回答肯定或否定,然后再解釋理由即可,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當使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時,注意排查實驗過程中是否出現多個影響實驗結果的物理因素。
2、檢查實驗操作是否違反儀器操作規(guī)則并確保實驗儀器安全。
3、注意數據處理和結論是否具有物理意義。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