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9-17 15:02天氣晴好,隨云南電視臺《生命之歌》拍攝組,90分鐘的車程,我到了距水富城區(qū)57公里外的銅鑼壩原始森林。剛?cè)肓謪^(qū),鋪天蓋地的原始林木從四面八方向我擁來,還沒回神過來,已覺換了人間。空氣清新、滿目蒼翠、鳥鳴山幽、碧水如鏡,一片凈土啊! 一個個深呼吸之后,坐車的勞煩頓消,顧不得歇腳,便和同行的伙伴急匆匆走進山水間。
銅鑼壩的水,清涼、干凈、明澈,用碧綠兩個字來形容都覺不妥,我只覺得它是翡翠的綠,綠得逼人的眼睛。因已和林區(qū)工作人員征得入林許可,拍攝組順利登船繞湖,船行碧水,景隨船移,身心慢慢沉靜下來。目光被這一灣碧水和沿湖風(fēng)景吸引,只覺天人合一、超然塵外,天地間頓覺得干凈。船劃過處濺起的水花,如串串珠簾,晶瑩剔透, 只想伸出手去,接住一滴或掬起一捧,細細觀玩,看它折射彩光,映照花草,或一飲而盡入懷入心,洗去經(jīng)年種種粗糲卑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大概就是此時這種情懷了。沿湖樹木,有碧水滋養(yǎng),山嵐呵護,大多是百年古樹,交錯盤曲的根莖,遒勁有力的枝干,翠葉濃密如蓋,臨水投影,水中枝節(jié)分明風(fēng)姿各異,如一個個極有風(fēng)骨的俊男奇女,毫無媚態(tài)。總擔(dān)心我們的游船攪擾了它們間的默契,打散了這凈水投影,好在水中各種投影縱然被行船一時散開,等我走過片刻后,一切如初,心里眼里仍然是彼此,水仍是平靜的翡翠綠,樹依然臨水顧影。
聽護林工作人員介紹,因生態(tài)完整,自然資源豐富,氣候宜人,銅鑼壩于1999年5月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水富市政府出于植被保護考慮,至今還未開園供游客游玩,如深養(yǎng)在閨中女兒,只聞其品貌難見其真顏。除了現(xiàn)在經(jīng)過的仙女湖外,銅鑼壩還有平水湖、白寨壩、五里壩等多個小湖區(qū)散落在山間各處,湖水皆若此潔凈澄碧,如一面面天空之鏡,流光處藍天白云,草木豐茂、倒影婆娑。
為拍攝森林公園全貌,我們一行人棄船徒步,隨林中小徑逶迤上山,沿途古木參天、落葉滿地,雖鳥鳴不絕于耳,碎葉滿地,卻只覺幽靜。護林員說,林中分布著100多種觀賞樹種、珍奇植物和2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百年老樹隨處可見,千年古樹參天蔽日,難怪深感叢林深幽。我想,一座山或一池水,它的深厚底蘊不應(yīng)該僅是假山的設(shè)計、樹木的剪裁、琉璃燈的閃爍,更是遵從自然,不肆意采伐的年代疊加才能沉淀。這個季節(jié)銅鑼壩的羅漢竹正拔節(jié)生長,山谷或溪邊綿延不絕,白嫩的竹筍令人饞涎。有名的合家歡、夫妻樹、情人樹、象鼻樹等,因任務(wù)在身,也無緣去一睹風(fēng)采。
徒步一個多小時,登上觀景臺,一幅神工妙筆的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水繞著山,山護著水,或挽臂而行,或停留相擁。漫山層林,隨意著墨,高樹與低樹,錯落有致,處處是景卻不刻意工筆,只隨意點染放置,信手拈來又自然有序。各種綠,錯落有致深淺相間,即使山陰處,有水一灣及時補光,那翠色也不覺暗淡;陽光處,水明如鏡,微風(fēng)過去,樹木藤蘿你摸下我的頭,我牽下你的手,抖抖索索、竊竊私語……水原是靜默的,也禁不住風(fēng)和樹的撩弄,漾起層層細波,向四周推開去,如綢如綾,光滑柔軟又溫情默默。是的,山水相依、風(fēng)搖影動,千百年來,銅鑼壩原始山水林木,遠離塵囂,寂靜地相親相愛,人間勝景,大抵也該如此。
抬眼處,群山綿延至天邊,因為天氣晴朗,山的線條分外柔美清晰,層次頗多,與天相接。青山多嫵媚,碧水來相照,極藍的天色與碧水呼應(yīng),大有水天一色之妙趣,白云飄悠似乎伸手就可觸及,云是天空過客,卻是山的衣裳,不停變幻模樣只為山林多姿嫵媚。據(jù)說,林區(qū)縱深處,有九個大小山包就像九個梁山山寨,周圍青公式大樹蕭然屹立,形似梁山一百零八將聽令出征,山的意趣,全在于心情和想象,這些靈魂佳作,改日再會吧。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時間倉促,不覺已日暮,能在銅鑼壩最美四月天,山明水凈時穿林渡水一遭,也算不虛此行,怎敢忘歸?那些盤踞心間的生活的瑣碎煩累,已悄然釋放,只揣一懷清幽靜謐,回去繼續(xù)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盧志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