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10-27 09:44什么是食品的保質期?不同國家對食品保質期有何不同的要求?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如何處理?近日,有關專家就食品的保質期問題進行了解答。
何為食品保質期
北京市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規(guī)定,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保質期由廠家根據生產的食品特性、加速實驗或測試結果進行確定,相當于企業(yè)針對產品為消費者給出的承諾——在此期限內,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可以放心食用。
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為貯存條件,二為期限,二者緊密相關,不可分割。貯存條件必須在食品標簽中標注,通常包括:常溫保存、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如果產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規(guī)定,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
各國對食品保質期的規(guī)定
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室主任陳淑敏介紹,日本對食品的保質期規(guī)定非常嚴格,分“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前者多用于容易腐爛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后者多用于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歐盟規(guī)定,保質期分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針對一些易變質食品,是指在保質期之后食用有可能威脅健康;后者則針對其他食品,指在保質期之后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影響。
美國食品包裝上的日期分4種,一般會根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指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但并不是說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吃了,它會給消費者購買后的食用期、貯存期留余地;第二種稱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質量的最佳時間;第三種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后食用日期,一般這個日期是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第四種,食物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xiàn)問題進行追究。
來源:中國健康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