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1-08 11:34走進紅光村史館,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以點帶面”的“村史”,更是永善鄉(xiāng)村一路走來的巨變;透過紅光安置區(qū),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百年輝煌、可以感知新中國的日新月異、可以感知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巨變。紅光安置區(qū),這個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無疑是48萬永善兒女用新時代賦予的遒勁椽筆和激昂文字,展示新中國發(fā)展史、書寫“決戰(zhàn)貧困,逐夢小康”的一個縮影。
在“農(nóng)耕文化”板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種、秋收、冬藏的魅力也得到了展示。歲月無情,歷史變遷,都將在百業(yè)興旺的途中與農(nóng)耕文化一道永恒。
在“攜手小康”板塊,農(nóng)村舊貌、安置新顏、幫扶搬遷、穩(wěn)定就業(yè)、鄉(xiāng)村振興等給了人們無盡的回憶。地處烏蒙山腹地的永善縣,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生活在這里的貧困群眾,終于在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政策扶持下,實現(xiàn)了走出大山、改變貧困的愿望。我們也將一直銘記艱苦的過去,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美好。
敬畏歷史者,歷史厚之;傳承歷史者,歷史饋之。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真實記錄的永善發(fā)展史。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發(fā)展的永善、崛起的永善、希望的永善。這里,還有相互包容的民族文化血脈交融,以及民族精神世代傳承的智慧縮影。
紅光村史,向人們展示的是一幅二十一世紀大寫意的古典山水和民俗風情畫卷,一幅氣勢恢宏、形象生動的新時代“清明上河圖”。
記者 張廣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