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2-04-24 10:094 月15日,一場由昭通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昭通市紅十字會主辦的“博愛云嶺·生命的意義”2022 年昭通市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昭通市人體器官捐獻·生命禮贊園舉行。當天,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和醫(yī)護人員代表、紅十字會會員代表及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代表手持鮮花,緬懷長眠在這里的遺體捐獻者。
大愛無疆,在追思之余也讓筆者想起2022年初,昭通青年吳廷軍突發(fā)腦梗在浙江義烏不幸去世,其父吳啟明同意將他的器官捐獻。據了解,吳廷軍捐獻的器官可為9名患者帶來新生。無獨有偶,昭通“90后”青年陳乾倫在務工中不幸發(fā)生意外,搶救無效去世后,家人同意將其遺體捐獻,給6個生命帶去了希望。
這兩件事情經媒體報道后,讓我們學會緬懷生命,更讓我們了解到器官捐獻這項公益項目的偉大。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成熟和社會思想的進步,器官捐獻已然成為人們討論的社會話題。器官捐獻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死亡后由其執(zhí)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或者全部捐獻給醫(yī)學科學事業(yè)的行為。將器官捐獻出來去救治他人,實際上是使逝者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了延續(xù)。
由于受教育程度情況參差不一,對于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了解不夠,加之一些輿論的錯誤導向,使得人們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其實,器官捐獻不僅能幫助醫(yī)學科學的研究取得進步,在報道類似事件的過程中還可以讓醫(yī)學知識得到普及。器官捐獻作為一種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完全是公益行為,有助于形成社會合力,加強社會凝聚力,實現“人人幫我、我?guī)腿巳恕钡暮椭C社會愿景。
大愛永恒,器官捐獻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行為,給他人以希望,讓世界充滿愛,讓逝去的生命繼續(xù)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
作者:彭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