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3-07-18 10:23一箱牛奶、兩提紙、一袋洗衣粉、兩桶洗衣液……7月11日下午5點過,綏江縣新灘鎮(zhèn)石龍村村民余太香在村里的超市挑好生活用品,掏出幾張積分卡,減免41元補完差價,臉上帶著自豪感離開。
和余太香一樣,當天下午,同村村民李汝玉也使用10積分,兌換了醬油、抽紙等家用品。
積分抵扣現(xiàn)金,1積分在村里的“道德超市”抵現(xiàn)1元人民幣。
石龍村,有1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602戶2708人。全村以種植半邊紅李子為主,是綏江縣半邊紅李子的示范種植基地,先后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級衛(wèi)生村、省級美麗村莊等榮譽稱號。
富裕后的村子如何變得更和諧、文明?石龍村聚焦基層社會治理現(xiàn)代化,主動探索出“積分制+”管理模式,著力“正向激勵+反向懲處”,讓鄉(xiāng)村治理“活”起來。
“脫貧攻堅期間‘愛心超市’里面的物品,主要靠捐贈,但是這樣不長久。”石龍村村委會主任劉永森介紹,進入鄉(xiāng)村振興階段,“愛心超市”升級為“道德超市”,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村“兩委”、個體戶、群眾參與開辦“道德超市”,實行半盈利、半公益運行制度。積分抵扣比例之外的部分補差價,所有積分兌換抵扣的金額均從村集體經濟收益部分支出。獲得純收益的20%用于超市運轉,剩余80%利潤按出資占股方式分配利益:村集體公司占55%,村民占30%,村“兩委”干部占10%,個體工商戶或勞動力占5%。
為更好地結合鄉(xiāng)村治理實際,石龍村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將積分制管理作為切入點,以“3個1”措施把積分制融入到鄉(xiāng)村治理多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激發(fā)村民自治內生動力,以小積分撬動鄉(xiāng)村大治理,引領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1”套機制促運行指的是,對積孝、積善、積信、積勤、積儉、積美6大類及加分扣分項廣泛聽取黨員及群眾意見,以加分項為主、扣分項為輔,深度融合鄉(xiāng)村治理重點工作。“1”種模式強保障指的是,為解決積分超市“造血功能”不足問題,該村把壯大村集體經濟同道德積分超市有機融合,積分超市除積分兌換外營業(yè)取得的利潤反哺集體經濟。“1”級宣傳全參與指的是,為使積分制管理模式實現(xiàn)全民參與,采取廣播宣傳、入戶介紹、院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積分制管理模式,同時讓村民成為決策主體、執(zhí)行主體、監(jiān)督主體。
“文明家庭、美麗家園、文明家庭戶……積分,就是這樣加起來的。”余太香一家4口人,老公教書,2個孩子已大學畢業(yè),老大考入浙江大學的事跡還被列入村史館;余太香養(yǎng)花草十余年,用梅花、蘭花、杜鵑花、桂花等把家里裝扮得漂漂亮亮。
“她們家的家風特別好,家庭和睦,孩子成器,是我學習的榜樣。”鄰居袁紅英提到余太香,不斷豎起大拇指。
“我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我們一家11口人,3個兒子3個兒媳3個孫子,我對兒媳就像對女兒一樣,努力一下,我能評上好婆婆!”提到加分項,袁紅英變得很激動,“只要村里有大掃除、文藝活動等,我都主動報名參加。”
“積分制+”,既是一種榮譽引導,也是“法治鄉(xiāng)村你我共建 和諧生活萬家共享”畫面的一個生動展現(xiàn)。
據(jù)了解,石龍村制定了《石龍村“道德積分超市”實施方案》和《積分管理評價細則》等機制,每戶以10分為基礎,采用“積分制+”的方式深度融合鄉(xiāng)村治理重點工作。該村積分制注冊用戶已達600余戶,通過積分制樹立“風向標”,2021年以來,網格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3件,基本做到糾紛化解在網格、矛盾不上交。通過不斷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為整治農村人居環(huán)境、加快推進移風易俗、營造文明鄉(xiāng)風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 ? ? ?昭通日報記者:張永剛 文/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