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3-08-11 18:56不知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想與陌生人交朋友,卻不敢開口搭訕。不敢開口,或者說是開口的焦慮,讓我們變成“社恐”分子,不敢向老師請教問題,不敢與朋友溝通交流,錯失了很多只有交流才能帶來的機會。
“社恐”是這幾年流行起來的一個網絡詞,全稱是“社交恐懼”,通常是指那些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人。網上搜索“為什么會‘社恐’,又應該如何解決?”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從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看,要解決社交恐懼,必須不在意自己。
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理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看作是一種舞臺上的表演,人們目光所注視的空間就是舞臺,人與人的交流就反映為舞臺上的表演,舞臺之后就是我們的內心場所——后臺,演員們化妝、背臺詞,也就是我們在心中打草稿、準備說話的映射。舞臺上的表演通常劃分為:理想化的表演、神秘化的表演、補救(修正印象)的表演、欺騙(制造誤解)的表演。理想化的表演是最常見的,表演者通過約束自己的自由,獲得一種穩(wěn)定且理想的形象。因為約束需要刻意,而刻意又會分心,焦慮、緊張就不請自來。
在舞臺劇上,演員知道這只是一場表演,自己有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表現(xiàn),自己不應該緊張。因為刻意強調自己不應該緊張,緊張就來了,并被無限放大。當我們開始否定緊張時,大腦就會下意識表達“我正在緊張!”,導致表演不夠自然。不夠自然是表演的重大失誤,表演者一般會進行急切補救,因為急切,又往往出現(xiàn)了更大的失誤,形成惡性循環(huán)。緊張引起失誤,失誤放大緊張,在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中就表現(xiàn)為社交恐懼。
緊張、焦慮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現(xiàn)象,緊張源于否定緊張,焦慮源于否定焦慮,因為否定,所以肯定。要解決緊張和焦慮問題那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表現(xiàn)緊張,刻意表現(xiàn)焦慮。我們刻意塑造緊張,讓緊張成為我們表演的一部分。在別人眼里,一個演員的緊張不是真緊張。同樣,在語言的表演中,我們做出了這樣的行為,也恰恰說明我們的緊張是假緊張,我們的表演是成功的。那么,緊張就煙消云散了!
在初中學習生涯中,因為能搞懂數學,老師有時安排我給大家分享解題思路。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時,緊張充滿全身。帶著擴音器,全班的目光凝聚在我身上,我仿佛快要窒息。我以玩笑的口氣說了句:“這么多人看著我,我要緊張到不敢說話了。”就是依靠這樣簡單的一句,我順利完成了第一次講題!
說白了,緊張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自己理想化表演失敗。社恐常常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也就是害怕理想化表演失敗。如果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害怕自己表演失敗的緊張也就煙消云散了。
生命長短就是那樣,我們在歷史長河中就只是那小小的一部分,帶不來什么,也帶不走什么。
開口吧,朋友!
作者:代楚鈺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