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9-09 08:59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想與陌生人交朋友,卻不敢開口。不敢開口或者說是有開口的顧慮,讓我們變得“社恐”,不敢向老師請教問題,不敢與朋友溝通交流,因而錯失了很多只有交流才能帶來的機會。
“社恐”是這幾年流行起來的一個網(wǎng)絡詞,全稱是“社交恐懼”,通常是指那些不敢和陌生人說話的人。網(wǎng)上搜索“為什么會社恐?又應該如何解決?”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從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要解決社交恐懼,必須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歐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理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看作是一種舞臺上的表演,人們目光所注視的空間就是舞臺,人與人的交流就反映為舞臺上的表演,舞臺之后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場所——后臺,演員們化裝、背臺詞就是在心中打草稿、準備說話的映射。舞臺上的表演通常劃分為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補救性(修正印象)表演、欺騙性(制造誤解)表演。理想化表演是最常見的,表演者通過約束自己的行為,獲得一種穩(wěn)定且理想的形象,而刻意約束自己會分心,焦慮、緊張就不請自來。
在舞臺劇上,演員知道這只是一場表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表現(xiàn),自己不應該緊張。刻意強調(diào)自己不應該緊張,緊張卻來了,并被無限放大。當開始否定緊張時,大腦就會下意識表達“我正在緊張”,導致表演不夠自然。不夠自然是表演的重大失誤,表演者一般會急切地進行補救,因為急切,往往會出現(xiàn)更大的失誤,形成惡性循環(huán)。緊張引起失誤,失誤放大緊張,在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中就表現(xiàn)為社交恐懼。
緊張、焦慮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現(xiàn)象,緊張源于否定緊張,焦慮源于否定焦慮。因為否定,所以肯定。要解決緊張和焦慮問題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表現(xiàn)緊張,刻意表現(xiàn)焦慮。刻意塑造緊張,讓緊張成為表演的一部分。在別人眼里,一個演員的緊張不是真緊張。同樣,在語言的表演中,我們做出了這樣的行為,也恰恰說明緊張是假緊張,表演是成功的。那么,緊張就煙消云散了!
在初中學習生涯中,老師有時安排我給同學分享解題思路。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時,我全身緊張。帶著擴音器,全班的目光凝聚在我身上,我仿佛快要窒息。我以玩笑的口氣說了句:“這么多人看著我,我緊張得不敢說話。”就是依靠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講題!
簡單地說,緊張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是害怕自己理想化表演失敗。“社恐”常常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害怕理想化表演失敗。如果不在意別人的眼光,緊張也就煙消云散了。所以,不要緊張,開口吧,朋友!
昭通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660班:代楚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