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2023-12-02 14:36胸懷千秋偉業(yè),恰是百年風華。毛澤東于我而言是一位活在人民記憶里、彪炳千古的偉大領袖。
在17歲那年,毛澤東背著行囊,迎著曙色,從韶山出發(fā),走向山外的蒼茫世界。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挫折而初心不改、淬煉成鋼,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于世界東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從此獲得新生。
少年毛澤東離開韶山出門求學時,在父親的賬本上題詞:“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字里行間流露出少年的宏偉抱負和豪邁胸襟,以及大山般堅忍不拔的意志。
32歲的毛澤東發(fā)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時代之間,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一生文韜武略。我們不會忘,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來之筆;不能忘,三大戰(zhàn)役的宏韜偉略;不曾忘,最震撼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不曾忘,最樸實的一句話“為人民服務”;不曾忘,最感恩的一句話“人民萬歲”;不曾忘,最惜時的一句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憶往昔,讓我明白,毛澤東同我們一樣,有鮮活的情感、燦爛的夢想、不屈的奮斗精神。不一樣的是,他把理想付諸行動,終其一生地努力實踐,把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為民族開創(chuàng)輝煌的未來。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句詩,表達了無產(chǎn)階級要做主人的豪情壯志和堅定決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xiàn)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這樣的輝煌成就源于毛澤東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建構出一套完整的革命理論,這一理論極具突破性、歷史性和前瞻性,充分展現(xiàn)了毛澤東的膽識和魄力。
看今朝,時光荏苒。百年滄海桑田,見證了一個民族不畏艱難、走向復興的偉大歷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紅色基因正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血液中傳承,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揮動青春的畫筆,揚起新時代的紅色風帆,繼續(xù)弘揚光榮傳統(tǒng),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我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青春贈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