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小媒體”?
讀新聞 2023-12-03 18:33 來源:中國記協(xié)微信

新華社云南分社視頻總監(jiān)何春好聯(lián)系中國記協(xié)微信編輯部,告訴我們縣級融媒體中心有人才,他們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在廣大的天地里修煉自我、踐行四力,值得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主流輿論新格局的重要一環(huán),日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何春好將為我們講述一個道理——縣級融媒體中心,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全媒記者煉成記| 誰說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小媒體”?
(一)
這是我和他們一起工作的第516天。
他們是云南省各地市縣級融媒體中心記者,我是新華社記者。作為中央媒體,我和我的同事時常記錄著很多重要場合或歷史時刻,發(fā)出“10w+”“100w+”“全網刷屏”的報道。有人說,他們處于國內媒體的“末端”,甚至從未走出過縣城采訪報道;有人說,“大場面”與他們無緣,“大事件”與他們無關;還有人說,他們是“小媒體”里的“小記者”,新聞理想與抱負無處安放。
2023年9月,云南省河口縣融媒體中心記者胡濤拍攝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楊天才講黨課。一年半前,云南分社讓我負責簽約攝像師工作,新華社與云南60多個縣市融媒體中心簽約供稿的記者,成了我的“準同事”。滇池南岸,風光旖旎,坐落于此的昆明市晉寧區(qū)是全國最大的鮮切花種植基地。2017年,區(qū)融媒體中心記者宋光旭瞄準了延時攝影作為特色報道手段。
2023年3月,昆明市晉寧區(qū)融媒體中心記者宋光旭在晉寧區(qū)二街鎮(zhèn)響水村航拍油菜花海。湖畔日出前的風,清冷凜冽。剛開始練習拍攝延時時,宋光旭連續(xù)十幾天凌晨5點多守在這里,每次持續(xù)拍攝1個多小時,直到耳朵凍紅了,雙手凍抖了才肯稍作休息。為了把南非萬壽菊15天的綻放過程濃縮在十幾秒鐘,溫度、濕度、營養(yǎng)、相機參數每一項都是關鍵,歷時近兩月,他總算拍攝成功。失敗了就再嘗試,遇到技術瓶頸就研究學習,宋光旭因為拍花成了種花能手。累計拍攝了40多TB素材,近百萬張照片,拍攝時長超過1萬多小時……他記錄下150余種花卉的綻放過程。新華社音視頻部專門為他開設了“延時賞花開”的欄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將目前植物種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紀錄——來自珠峰東絨布冰川6212米的五種珍貴種子,交給他拍攝萌發(fā)的全過程。10年前,洱源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新才還是一名教師,當被問到為什么改行,他淡然一笑,只說:“記者是記錄者,是‘逆行者’”。就這樣,懷揣著對新聞理想的追求,羅新才成為縣電視臺的一名記者。
2023年4月,云南省洱源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羅新才在右所鎮(zhèn)松曲村海菜田采訪。洱源縣6鎮(zhèn)3鄉(xiāng)大多處于山區(qū),山嶺縱橫、山路崎嶇。走下講臺,走上山路,對羅新才而言是不小的挑戰(zhàn)。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了走山路上,鞋子不知磨破了幾雙,每次任務返回時總是滿身泥土……靠著這股“狠勁”,他編寫的數百條稿件均獲得上級媒體播發(fā)。為了報道好典型人物李桂科,來回4個多小時車程的山石屏村,他跑了30余次。2023年參與采制的新華社《凡人微光》欄目《山中仁醫(yī)》稿件,更是獲得全網置頂……2022年,單位希望羅新才多從事管理工作——待遇提高,應該不會有人拒絕。許多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努力奮斗為大家記錄著故事。記錄記錄著,自己也成了故事。烏蒙山深處,“一線城市”鹽津,縣融媒體女記者陸志秋摸到了新媒體與國際傳播的門道,她報道的鼯鼠“真·翼裝飛行”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成為爆款,小哥危急時刻放下鍋鏟下河救人的視頻則在微博上溫暖了無數網友。剛出院的騰沖市融媒體記者董正東,在國家領導人給史迪威將軍后人復信后,第一時間拎起相機趕往全國唯一的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幾小時后發(fā)回視頻報道。開遠市融媒體記者陶家淇,在黨的二十大代表朱有勇田間測產現(xiàn)場,報道獲全網置頂。無量山、哀牢山、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所在地普洱市、屏邊縣,記者何有剛、李關偉經常跟隨護林員穿越原始森林,拍攝到珍貴視頻。
2023年11月,云南省屏邊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李關偉凌晨1時在保護區(qū)深處尋找內密棘髭蟾。他們身處基層、立在前線,看上去聲音最小、受眾最少、影響力最弱,實際上最貼近人民、最接近現(xiàn)場。
2019年10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楊福軍(右)到杉陽鎮(zhèn)田間地頭采訪大蒜收獲情況。
2022年3月,云南省羅平縣融媒體中心記者侯映采訪養(yǎng)蜂人的“甜蜜事業(y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進一步彰顯市、縣級兩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性。根據中國記協(xié)公布數據,近五屆中國新聞獎中,全國市縣級融媒體中心獲獎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第33屆中國新聞獎中,市縣級融媒體中心獲獎9件,其中二等獎1件,三等獎8件。一批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xiàn)了“0”的突破,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與中央、省級媒體同呼吸、共競技,站在了中國最高新聞榮譽的領獎臺上,成為新時代之聲中的初生力量。
云南省昌寧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普文鴻拍攝精準扶貧微電影《第一書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是每一名記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無一例外。
來源:中國記協(xié)微信


審核:單娟 責任編輯:譚澤濤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審 核:單娟
責任編輯:譚澤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