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4-09-07 22:08是夜,日暮西沉,星光閃爍。
燒烤江湖風(fēng)云再起!“滋啦”一聲,火焰應(yīng)聲而起,一股青煙立即隨風(fēng)散開。至此,天下夜宵盡出,躍躍欲試。各路頂尖小吃高手聚集在市井街巷,為爭霸夜市使出渾身解數(shù)。
時勢造英雄,勇者乘勢起。在云海繚繞、聳峙川滇黔的烏蒙山深處,“昭通小肉串”橫空出世!只見它帶著獨家熬制的鹵料橫刀立馬,疾如雷電的快烤方式驚艷四座。木炭在鼓風(fēng)機的慫恿下,將灼熱感拉滿,醇香的芝麻瞬間燃爆。如果把味道比作兵器,“麻”“辣”就像是它的利刃,銳利難當(dāng),橫行無忌。而獨屬高山小黃牛的“野性原味”則是無鋒鈍器,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暗藏玄機。一招一式,精準打擊著饕客的要害,始終保持克制的味蕾在這一刻終于破防。
“來50串!”“來100串!”尋味趕來的饕客紛紛落座,招呼三五好友,為昭通小肉串“加油助威”。或慢享生活、把酒言歡,或慰藉辛酸、傾心暢談,或共論家國大事、閑聊家長里短。一口一串,吃相已勝過最好的語言。
江湖從來不問出身,只看實力。從西南邊陲路邊攤到海內(nèi)外超8000多家門店,綜合產(chǎn)值突破100億元,昭通小肉串何以聲名鵲起、爭霸江湖?
選擇的力量
地處云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交界處的昭通,磅礴大山,巍峨萬千,山上云海奔騰,山下峽谷縱橫。巨大的海拔高差,典型的高原季風(fēng)立體氣候,為物種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條件。這種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的跨度,是大自然的選擇,延長了牲畜的生長周期,同時也使得當(dāng)?shù)嘏H馊赓|(zhì)緊實、肌纖維豐富。
海拔1900米以上的牧場,一頭頭膘肥體壯的昭通本地小黃牛信步其間,甩著尾巴悠閑地啃食青草,沐浴著溫暖陽光,喝著純凈雪水,呼吸著清新潔凈的空氣,吸收日月天地之精華……乘風(fēng)而來,伴月而歸,好不自在。
昭通小肉串正是選用這種高山小黃牛為原料,才炙烤出直擊靈魂的絕世風(fēng)味。然而,這還遠遠不夠。經(jīng)驗老到的師傅眼光挑剔,他們只鐘情于牛脊肉,這個部位的肉運動量少,肉質(zhì)細膩,最適宜燒烤。這是屬于昭通人的選擇。
品質(zhì)上乘的新鮮牛肉,外表微干,呈現(xiàn)出漂亮的大理石花紋。一旦被師傅相中,手起刀落間寒光流動,內(nèi)脊肉最瘦的部分被瞬間切成長條串起,此為凈肉,吃的是嫩滑爽口;帶筋的部分則被三兩下切成小塊,此為壯肉,吃的是脆爽油潤。
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而每一次精挑細選,都彰顯出昭通人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
時間的味道
昭通小肉串的味道來源于牛肉的品質(zhì),但作為南方醬派烤串、云南美食代表之一,醬料才是它的靈魂。每一串小肉串都要刷一層秘制醬汁,腌漬幾分鐘,放到炭火上烤的時候,才能把肉串的香氣發(fā)揮到極致。這個獨門秘籍,雖因各家配方不同而有差異,但最基礎(chǔ)的味道,是昭通醬。
昭通文旅供圖
史籍記載,昭通醬早在西漢時期就已有生產(chǎn)。受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交匯融合的影響,昭通人懷揣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嘗試中尋求轉(zhuǎn)化的靈感,在傳統(tǒng)釀制黃豆醬的基礎(chǔ)上,不斷改進配方和工藝,耗時半年以上才制成昭通醬。既有川味食品的麻辣特點,又有滇味食品的鮮甜特性,而其中,更得益于昭通本土微生物菌群及昭通獨特的材料、氣候、水質(zhì)等條件。
昭通醬,是山的味道、風(fēng)的味道、陽光的味道。這些味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xiāng)親、勤儉、堅忍等情感融合在一起,成了昭通人記憶深處逃不開、忘不掉、舍不下的一抹鄉(xiāng)愁。
這種味道,在猛火快烤的激發(fā)下洶涌泛濫,從細嫩的肉質(zhì)縫隙中噴薄而出。
非凡的技術(shù)
昭通小肉串精髓在于“小”,細小的竹簽與牛肉互相癡纏,極易入味的同時也極大地考驗著炙烤師傅們的指尖技術(shù)。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也是食物的死敵。鼓風(fēng)機與木炭的配合須得天衣無縫,少一分則生腥,難以下咽;多一份則煳焦,熏味刺鼻。烤串師傅往往擁有深厚的內(nèi)功,雙手不懼猛火,如游龍戲水般快速翻轉(zhuǎn),力道均勻,迅捷無雙,六七成熟就離火,再撒一大把干辣椒面和芝麻,火熱上桌。
此時,圍坐在桌子邊的饕客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大快朵頤。拿過一串,將泛著油光的牛膘一口咬下,鹵香打底,肉嫩味辣,油汁滿口流香,滿足感立刻爆棚!
另一邊,桌子的小炭火繼續(xù)升溫,將小肉串烘烤到適宜入口的最佳溫度,伴隨著“滋啦,滋啦”的油響聲帶出陣陣青煙,百步以內(nèi)的喉嚨,應(yīng)聲滾動。再抿一口小酒,等昭通小肉串與燒洋芋“雙劍合璧”,這江湖再也無人能敵!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譚光吉 楊明/文 劉靜濤 田朝艷/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