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2024-10-15 16:19只要天氣晴朗,在清官亭廉政文化公園里,總能見到陸國祥老人與他的老友們一同打牌、聊天的情景,盡享城市變化福利。
1949年6月,陸國祥出生于昭陽區(qū)炎山鎮(zhèn)大溝村,家中7兄妹,他是老大,一家9口人全靠種包谷、洋芋、蕎子等作物為生。那時整個村子的房屋皆是土坯墻搭建而成的茅草房,不僅不通公路,還沒通電,沒有自來水,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還得靠借糧度日。幸運的是,他的父母都極為重視教育。在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初中畢業(yè)的陸國祥回到了村子,因其擁有知識,便被安排到村里擔任記分員一職。
1968年10月,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走出了家鄉(xiāng),邁出了改變人生的第一步。他來到了位于靖安境內的昭通縣前進煤礦工作,負責拉煤車。半年后,由于表現(xiàn)突出,他被提拔為連長,帶領90多人一起工作。“當時我?guī)У倪B在3個連的工作排名中都是排在第一名,經常受到礦領導和縣領導的表揚。”陸國祥自豪地說道。
1970年,陸國祥報名參軍,在貴州某部隊先后擔任倉庫保管員和飼養(yǎng)員。“某某部隊好事多,豬兒喂得肥又多……”由于陸國祥善于鉆研,在部隊養(yǎng)豬時,在飼料短缺的年代,他就采取了青貯發(fā)酵的方式制作青貯飼料混合谷糠來喂養(yǎng)豬,有效保證了每月向部隊供應兩頭豬任務的圓滿完成。當時四川文藝慰問團到部隊演出,還專門編排了養(yǎng)豬的曲目。說起這些榮譽,陸國祥仍感自豪。
4年的軍旅生涯,不僅錘煉出了陸國祥雷厲風行的品質,也鍛造了他敢于擔當?shù)臑槿饲閼选S捎谒e極上進,197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75年,陸國祥從部隊退伍返回地方,昭通縣前進煤礦和昭通卷煙廠都愿意安置他,他與4名同事選擇了昭通卷煙廠。他擔任包裝車間主任,并兼任黨支部副書記,在包裝車間一干就是13年。1988年,陸國祥被安排到了生產調試崗位,后來在電力車間工作了2年,直到2003年退休。
回想起工作歷程,陸國祥感慨萬千。他說,他的工資從昭通縣前進煤礦的每月26元,逐漸增加到了后來的每月30多元、40多元……直至退休時的每月1000多元。工資的變化也反映出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變遷。特別是昭通卷煙廠的變化讓他印象深刻。剛進廠時,煙絲是用鐵鍋來炒制的,如今已全部更新為生產加工一條龍的現(xiàn)代化生產線。
陸國祥還說,前兩年回了一趟老家,村子已經變得再也找不到原來印象中的模樣了,不但通了通鄉(xiāng)油路,村組公路還硬化到了每一家的門口,原來的土坯房、茅草房已經全部變成了安全舒適的磚混結構房屋。而現(xiàn)在的昭通城,與他剛到昭通卷煙廠時相比,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街道變寬變漂亮了,省耕國學文化公園、望海樓公園、烏蒙水鄉(xiāng)公園等城市公園的建成,輔以四季常青的綠化,更加地舒適和宜居了。每天晚飯后,他都喜歡去清官亭廉政文化公園逛逛,與老朋友一起玩耍。如今,陸國祥和老伴都已經從昭通卷煙廠退休,兩人領著讓他們衣食無憂的養(yǎng)老金,跟兒子一家人生活,兒子、兒媳都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收入,兩個孫子一個在上小學,另一個在上幼兒園,71歲的老伴一天忙著在家練“孫子兵法”,一家人其樂融融。
說起現(xiàn)在的生活,陸國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毛利濤? 通訊員:歐陽明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