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4-12-16 09:38我的童年是在云貴高原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落里度過的。那里,群山巍峨,層巒疊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亮了高山上辛勤勞作的身影。傍晚時分,夕陽映紅了歸家人的臉龐。盡管那里環(huán)境艱苦,經(jīng)濟條件非常落后,但那里的人們卻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土地上播種希望,用汗水澆灌出生活的甘甜。
正是這樣一片土地,教會了我堅韌與自強,讓我深刻理解了“窮則思變”的道理,并激勵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努力走出大山,去往更廣闊的天地追尋心中的夢想。
2010年9月,我考取了昭通學院化學系化學教育專業(yè),開啟了為期3年的學習之旅。在大學學習期間,我積累了扎實的學科知識,并培養(yǎng)了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2013年7月,我滿載著收獲與期待,順利完成了學業(yè)。2014年2月,我懷揣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成為威信縣廟溝鎮(zhèn)大塘小學的一名鄉(xiāng)村老師。
初來乍到,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這里條件艱苦,教學資源匱乏,學生的基礎非常薄弱。面對這一切,我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當踏上回家那條泥濘不堪的小路以及看到家里父母日漸蒼老的臉龐時,我的心便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那一刻,我深刻地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更是照亮孩子們未來之路的一盞明燈。
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我開始了教學之路。在威信縣廟溝鎮(zhèn)大塘小學工作期間,我認真批改作業(yè),耐心輔導學生,及時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改進教學方法;精心鉆研教材,深入研讀新課標,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
在大塘小學工作的日子里,我和學生們共同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好的回憶。2021年9月,縣直學校公開選聘各鄉(xiāng)鎮(zhèn)優(yōu)秀教師。當選拔進入城里工作的機會降臨時,我卻猶豫了,因為我舍不得我的學生們。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懷揣著對教育的熱情和渴望成長的期待,我還是參加了選聘,并通過考試進入威信縣逸夫小學任教。
離別時,孩子們眼中閃爍的淚光,是對我們共同度過的日日夜夜的留戀;家長們的祝福,傳遞著無言的感激與不舍。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每一顆心都緊緊相連,不愿分離。
正是這份不舍,讓我更加堅定了前行的步伐。我知道,每一次的離別都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每一次的學習都是為了帶回更多的知識與智慧。我期待著用畢生所學回饋那片養(yǎng)育我的土地,為那片土地上的孩子們點亮更加美好的未來。
初到逸夫小學,我負責一年級的語文和科學教學并擔任班主任。從鄉(xiāng)下的十幾個學生到城里60多個學生的班級,這一轉(zhuǎn)變不僅是數(shù)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的考驗。
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讓大部分家長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只為讓孩子能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的殷切期盼讓我倍感責任重大。在課余時間,我以一顆求知若渴的心,深入探索新課標的奧秘,認真鉆研教材里的知識點,細致入微地批閱每一份作業(yè)。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得到了同事和家長的認同。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照耀在我那堆滿書籍與教案的桌前,我便已沉浸在為學生們精心準備的課程之中。我不滿足于僅僅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致力于探尋每個孩子心靈深處的光芒。家訪成了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力量的家庭故事,成為連接師生情感的橋梁。
2023年暑假,帶著對知識的渴求,我踏上了前往湖北宜昌的學習旅途,參加由王崧舟教授擔任主講人的暑期高級語文研修班。在那里,我汲取了前沿的教學理念,在與同行的交流碰撞中激發(fā)了內(nèi)心深處那份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忱。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學習之旅,更是一場心靈的朝圣,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通過教育這座橋梁,跨越地域的限制,觸及夢想的彼岸。
教師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育改變命運”的真諦。在這條充滿挑戰(zhàn)與希望的路上,我會繼續(xù)前行,因為我堅信,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為更多農(nóng)村孩子照亮走出大山的道路。
作者:江祖懷(系威信縣逸夫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