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理日報
2025-01-07 17:08在大理的云山深處,茶馬古道的遺韻依舊悠揚,密祉,這個古老的驛站,就像一首深情的“小河淌水”,靜靜地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喚起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無限遐想。
密祉,這個名字,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在唐南詔時期,它已是滇西“開南古驛道”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明萬歷年間的《趙州志》、天啟年間的《滇志》,都曾記載著“彌只里”“彌只鋪”,那便是今日密祉文盛街的前身。
漫步在文盛街,腳下的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楊家馬店的門口,那些曾經(jīng)駐留過馬幫的房子,依舊保留著歲月的痕跡。巷口深處,那些經(jīng)營土雜特產(chǎn)的小店,昏黃的燈光曾吸引過多少旅人駐足。
密祉,古稱密汁,也作波羅密,是彝語的音譯,意為“老虎出沒的地方”。民國元年,隨著彌渡縣的成立,密汁被劃入其轄區(qū),更名為密祉。這里山巒環(huán)繞,溪水長流,珍珠泉的汩汩泉水,如同珍珠般迎接著四方來客。
密祉,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發(fā)源地,也是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彌渡民歌和花燈文化的搖籃,被譽為“中國花燈藝術(shù)之鄉(xiāng)”。這里的花燈,據(jù)說始于唐宋,至今每年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密祉的男女老幼都會投入到花燈歌舞的狂歡之中。而最讓密祉人驕傲的,是這里的民歌,經(jīng)過尹宜公的改編整理,傳唱到了全世界。
茶馬古道,不僅僅是一條商道,它更是文化藝術(shù)交流的通道。隨著馬幫商賈的往來,中原文化、邊地文化、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密祉多元多彩的文化氣象。溫潤質(zhì)樸的密祉人,熱情歡快的密祉歌舞,讓這個茶馬古道上的驛站,散發(fā)著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來源:大理日報?曾麗霞 史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