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1-24 10:132025年的陽光普照大地,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時光的交界點。時間永是流逝,昭通古城里的朝陽街依舊太平。跨入新年,本身不會帶來新的變化,一切不過是人自身的感知和看法。 回首過去的一年,朝陽街上,有很多與凡夫俗子不相關的宏大與輝煌,也有普通人的歡笑與淚水、收獲與失落。世界依然紛繁復雜,人們依然在忙碌中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但也有人越來越意識到人生需要覺醒,需要更加自適地在平淡中體悟非凡。
歷經(jīng)磨煉后才慢慢懂得,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喜悅和痛苦都是暫時的過客,一切終將歸于平淡。
(一)
朝陽街,全長不過二三百米,卻透著昭通最活色生香的煙火氣息。這里有說著一口昭通方言的平民百姓,這里有裝修一般卻充滿人氣的小吃店,這里的一切,簡單純粹卻令人無比留戀。
“朝陽街?就是曾經(jīng)的鐵匠街,后來的福祿街嘛!”時至今日,談及朝陽街,許多老昭通人還是念念不忘這條老街的美好寓意。
朝陽街,由北往南走,北邊和東正街、德育街相通,中間和云興街相交,南邊與鞏固街、東升街相連。昭通古城四通八達、巷巷相連,這也是當?shù)鼐用駩圩咝∠锏脑蛑弧T谶@條不長的朝陽街上,斑駁的光影交錯,孩童們追逐嬉戲,每一處都承載著昭通的歷史記憶,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短短的一條街道,卻包羅萬象。這條街上,有老字號毛姐包子店、何記鍋鍋飯、羅氏苞谷酒、普洱生態(tài)茶、小草壩天麻之家,還有代表老昭通人服飾的花棉襖、紅圍巾、窩窩鞋等,可謂琳瑯滿目!
朝陽街上的建筑多為兩層樓房,充滿了年代感。雜物填滿了這一方天地,很有生活氣息。來到這里,仿佛瞬間穿越,回到了跟隨爺爺奶奶趕大集的溫馨時光。
深冬時節(jié),清晨的陽光擠破云層,透過街邊的綠植零星地灑在石板路和臺階上。這時候的朝陽街,是老昭通人絕佳的遛彎兒地,沒有人來人往的行人,也沒有嘈雜的吆喝聲,只有隱隱約約的嘮嗑聲、鳥鳴聲。鱗次櫛比的屋舍,曲徑通幽的小巷,盡顯生活氣息。暖陽下,巷子里的人隨著陽光的步伐,挪動著凳子和腳步,倘若遇見熟人,一定要擺上一番才肯離去。臨街而放的老物件,讓人回到記憶中的舊時光。路過此地的行人,都會被這些見證時代變遷的老物件所吸引。
早晨,一陣忙碌后,上班上學的都匆匆出門了,只留下許多婦女、老人和小孩兒,他們一天的生活正式拉開帷幕。許多家庭婦女一邊在家照看孩子,一邊接點兒手工活貼補家用,常常忙得無暇上街買菜,但她們依舊淡然處之,因為走街串巷的商販正在進城的路上。
最早進城的,自然是城門洞外近郊的菜農。他們挑著兩只方形平底淺口大菜籃,里面放滿清晨現(xiàn)摘的時令蔬菜,綠油油、水靈靈的。若趕上蔬菜收獲旺季,賣菜的農戶絡繹不絕,他們挑來的菜不僅品種繁多,價格也很便宜。
朝陽街上的每一磚每一瓦都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每一道裂痕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如今雖已聽不到馬蹄聲,但歷經(jīng)滄桑的朝陽街一如往昔,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二)
到了這條街上,很多人和事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盡情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找個閑暇的時間來到這兒,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居民樂于與你分享他們的故事。
住在朝陽街50號的李氏說起了自家的小日子。20年前,為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李氏一家在此買了一套住房,全家人從灑漁鎮(zhèn)搬到這里居住。2007年古城改造時,李氏一家將原來的平房翻建為兩層樓房。年輕時,李氏跟隨丈夫在灑漁做汽修生意,積攢下了豐厚的家底。如今,3個孩子早已成家立業(yè),李氏也不再為生活奔波,迎來了寧靜而閑適的生活。遺憾的是,丈夫幾年前去世了,只留下這棟房屋和她相依相伴。
朝陽街113號附4號是王瑞玉一家10年前的返遷房。聊起以往的生活,今年78歲的王瑞玉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豁達。王瑞玉從小生活在一個勤勞、和諧、有愛的家庭。父親王煥高深受鄉(xiāng)親尊敬,每當村里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要邀請他去負責某一項事務。兒時的王瑞玉,活潑靈動,不用刻意雕琢,亦不必著力修飾,那份孩童的純真,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中。在她眼中,從前的昭通古城熱鬧、繁華,那句“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滿的敘府”恰如其分地描繪了當時的景象。
作為7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那個,王瑞玉深受父親寵愛,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18歲那年,王瑞玉踏入社會進入貿易公司副食品門店(陡街店)上班,生活富足的她認識了在拖內廠上班的丈夫。成家后,夫妻倆相敬如賓,養(yǎng)育了2個女孩、1個男孩;工作上,王瑞玉得心應手,打得一手好算盤,從未出過錯。
婚前,王瑞玉有父親庇佑,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婚后,有丈夫愛護,3個孩子快樂成長。王瑞玉多想就這樣幸福地過完一生。
然而,世事難料,一輩子從未和她紅過臉的丈夫和有出息的兒子相繼離開了她。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靠山倒了,曾經(jīng)為自己遮風擋雨、披荊斬棘的人離世了,王瑞玉整日以淚洗面,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
沒有冬藏的蓄積沉淀,就不會有春來的蓬勃綻放;沒有果敢的結束,就不會有全新的開始。待風雪離開、春暖花開時,或許王瑞玉會明白,自己才是那座屹立不倒的山峰,真正能護佑自己一生的人,只有自己。
在這個寒冬,不妨給王瑞玉們一些時間,給朝陽街一些空間,等一場春雨。
(三)
在朝陽街上隨意走一走,很容易看到這座城市真正的風貌。
這天,寒冬臘月、陽光甚少,但也影響不了老昭通人對街巷的眷戀。在街口一個較為寬闊的地方,幾根木柴在一口廢鐵鍋里熊熊燃燒,行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圍坐在火盆邊,不問過往,不詢將來,暢談生活,溫暖和撫慰漂泊的身心。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為基本和必需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需要購買外,還有許多不起眼的“小修小補”自己無法解決,于是,為老百姓提供“小修小補”服務的手藝人便應運而生,他們挑著擔子或推著小車沿街吆喝著招攬生意。
“磨剪子嘞,戧菜刀……”這悠揚的吆喝聲曾經(jīng)響徹大街小巷,這是屬于磨刀匠人特有的符號。磨刀的工具雖然簡單卻沉甸甸的。一條長木凳,一端放著磨刀石,旁邊掛著裝滿清水的竹筒,另一端放著一個小巧的工具箱。磨刀人將長凳扛在肩上沿街吆喝。做手工的婦女都離不開鋒利的剪刀,因此,找磨刀人磨剪刀成了她們生活中的常事。
那個年代,家里用的菜刀都是鐵匠手工打制的鐵刀,容易生銹,即使是新買回來的刀,因為刀口較厚,也要經(jīng)常打磨。無論剪刀還是菜刀,師傅磨好后都要試一下刀口是否鋒利,鉚釘、手柄是否松動,然后用隨身帶的工具稍作調整,直至主人家滿意為止。孩子們圍在一旁,見證磨刀師傅在磨刀石上用力地來回運動使生銹的鐵刀變得錚亮的過程。
磨刀的師傅還沒走,那邊又過來一位匠人,手拿一串鐵片,邊搖晃邊吆喝:“冷補鍋,熱補鍋……”以前,老昭通人無論炒菜煮飯還是燒熱水都用同一口鐵鍋,用久了,鍋底就會出現(xiàn)砂眼,也會因不小心而被重物砸開一條縫。換一口鍋是一筆不小的花銷,所以多數(shù)人家都會請匠人把有砂眼和裂縫的鐵鍋修一修再接著用。
那些年月,居家過日子都是精打細算,什么物件都是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又三年,因而催生了很多專門修理家具器物的手藝人,比如“氈匠”“木匠”“鞋匠”。那些年,人們的衣物和鞋子上都打著補丁,每當一雙舊鞋經(jīng)過修補又能重新發(fā)揮作用時,大家的心里總是樂滋滋的。所以,修鞋師傅一旦在某家門口坐下,附近的居民總會找出幾雙舊鞋來修補。
老百姓的家常瑣事,不過是些敲敲打打、縫縫補補的活計。從這些住在朝陽街的老居民口中,我們了解到,朝陽街曾是昭通古城中的一條主要街道,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看著老街現(xiàn)在的模樣,我們用心去感受時光的流淌,耳邊傳來的喧鬧聲,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昭通古城的故事……
(四)
朝陽街上有一座昭通古城重要的地標性建筑——撫鎮(zhèn)門。撫鎮(zhèn)門是昭通古城四道城門之一,其名稱來源于?《左傳》:“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zhèn)撫之,欲訓眾者能無鎮(zhèn)撫之好乎?”意為君王以誠信來安撫百姓,難道還不會得到百姓的擁戴嗎?
太平日子里,人不安分,連吃都帶一份獵奇。
撫鎮(zhèn)門右(北)邊,一家回憶香飯店在這里鎮(zhèn)守了七八年,店主馬永林中等身材、精氣神十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回憶香飯店的菜品豐富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莫過于牛肉涼片。牛肉涼片,看似簡單,實則工藝繁復,選材考究,體現(xiàn)了清真菜樸實而深邃的魅力。
說起自家招牌菜深受顧客歡迎的原因,馬永林這個實誠的漢子毫不掩飾地說,秘訣全在于那碗獨特的蘸水。馬永林的老父親曾是昭通縣委招待所的廚師,對牛肉涼片的蘸水深有研究并形成獨特的風味。后來,父親把這一獨家配方傳授給馬永林,于是,牛肉涼片成了回憶香飯店的招牌菜。
牛肉涼片深受美食愛好者的青睞,是來昭通必吃的清真美食之一。特別是在夏天,回憶香飯店的牛肉涼片總是供不應求,“老板,再來一盤涼片”的聲音此起彼伏。肉質細膩,湯汁鮮美,淡淡的香氣和適度的辣味,使人回味無窮,配上特制的蘸水,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盛宴。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所謂的生趣,全在這一簞食、一瓢飲里。
不過,馬永林坦言,這兩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一方面是房東不斷加價,另一方面是冬天太冷,人們很少出門,以至于冬天里的回憶香飯店格外冷清。“再等等吧,或許等到房租到期會有新的打算。”馬永林心直口快地說。
朝陽街上,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需要等待,等待仿佛是生命中的一種常態(tài)。縱使心存遺憾,但王瑞玉、馬永林等人仍然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未如愿的付出。于他們而言,人生的重點已經(jīng)不在于收獲,而在于有所期待,心有春天。
他們期待著春天的到來,這不僅僅是為了迎接一個民俗節(jié)日,更是為了迎來新的希望。無論歷經(jīng)多少波折,春天總會再次到來,希望也終將到來。時間不會倒流,但心境可以重返。其實,只要有重回好狀態(tài)的信心、找回好狀態(tài)的勇氣,每一刻都可以是新的起點。自由綻放,那就是春天到來的訊息。
猶如墻角下幾株瑟縮著的枯藤,等春風得意,等時間嘉許,等花成花,等樹成樹……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唐龍泉飛 楊 明 譚光吉 毛利濤 莫 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