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2-08 21:102月8日,年味仍濃。一大早,廖益標帶著13歲的小兒子告別了80多歲的老父親,再次踏上了外出務工的路。背包里裝滿了家人為他們準備的昭通蘋果和綠豆糕,還有那份沉甸甸的牽掛與不舍。
上午9時,昭陽區(qū)北閘街道紅路安置區(qū)人潮洶涌,2200多名務工人員齊聚于此,他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今天他們將乘坐政府組織的免費的大巴車,踏上前往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旅程。廖益標和他的兒子加入了這浩浩蕩蕩的務工大軍中,前往江蘇追尋他們的夢想和希望。
“自從有免費返崗就業(yè)專車,我們一家都報名乘坐,這樣算下來我和兒子的車費節(jié)省了1000多元,這些年,我們一家人的交通費也省下了不少錢。上車前,人社部門還派送給我一個‘暖心大禮包’,里面裝有面包、餅干、礦泉水等物資,服務非常貼心。”廖益標說。今年,由于妻子要提前返回常州工作,她便提前帶著大兒子先行一步。
一手提著行李,一手提著政府準備的“暖心大禮包”,父子倆有序登上了免費的大巴車。
20多年前,廖益標和妻子便去了常州打工,夫妻倆在異鄉(xiāng)努力奮斗,靠著勤勞的雙手,逐漸站穩(wěn)了腳跟。妻子在工廠里做太陽能方面的工作,廖益標則在建筑工地上打拼,夫妻倆省吃儉用,不僅將兩個兒子拉扯大,還在常州買了房,也算安定下來了。雖然常年在外務工,但廖益標對家鄉(xiāng)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年春節(jié),他都會帶著妻兒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
廖益標望著車窗外的風景,心中滿是感慨。“這幾年昭通的發(fā)展太快了,每年回來都不一樣,讓人十分驚嘆。特別是大年初一那天,我?guī)е胰巳ス淞苏淹ü懦牵粗鴿M大街的人群,我感覺昭通真的變了,變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機了,希望我們的家鄉(xiāng)越來越好。”
廖益標心想,要是家鄉(xiāng)能有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或許他就不用再背井離鄉(xiāng),遠赴他鄉(xiāng)打工了。老父親年齡大了,這次離家廖益標的心中充滿了牽掛。但他知道,只有外出務工才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的新年愿望便是多掙點錢,一家人早日團圓。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幾年,廖益標和妻子都把兩個孩子帶在身邊照顧。“大城市機會多,孩子們在外面讀書也能長一長見識。”廖益標一邊說,一邊將手里的兩個背包放到汽車的行李架上。回想著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從初到異鄉(xiāng)的懵懂無知,到如今的逐漸適應和融入,每一步都凝聚著他和妻子的辛勤汗水。他感激這個時代的機遇,讓他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只要能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廖益標說。
望著兒子漸漸長大的身影,廖益標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不僅要為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還要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教會他們?nèi)绾蚊鎸ι畹奶魬?zhàn)與困難。
大巴車緩緩啟動,載著廖益標一家人的夢想與希望,駛向遠方。車窗外,昭通的風景漸漸遠去,但那份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一直留在了廖益標的心中。
每趟駛離家鄉(xiāng)的專車,就是一條艱辛的奮斗路。返崗務工專車承載著外出務工人員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因此常被形容為開往“幸福”的專車。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莫娟
校對: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