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5-01 10:26在我的家鄉(xiāng),“花枝不斷四時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總會不由自主地留意身邊的花草樹木。其中有一種不起眼的花,像一本兒時讀不懂的書,越讀越喜歡,甚至讓我有種相見恨晚、豁然開朗的感覺,它便是每年冬末初春開放的苦刺花。
苦刺花味道苦,枝干上有尖刺。因其味苦,小孩子們不喜歡吃它,牛馬羊也不愿啃食它;因其尖刺,人們對它避而遠(yuǎn)之,甚至視而不見,任其自生自滅。
記憶中,奶奶很喜歡吃苦刺花。在她生活還能自理時,每年都會到菜園旁的路邊采摘一小提籮。采回家后,認(rèn)真洗干凈,然后用沸水焯燙,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兩三天,便可炒吃。多數(shù)時候是素炒,偶爾加兩個雞蛋。看著奶奶、父母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姐弟幾人嘗了一口便嚷著“苦”“不好吃”。這時,奶奶語重心長地說:“孫兒啊,吃吧!50年代那會兒,能有苦刺花吃是福,棠梨花、苦刺花……但凡能吃的花都被采光了。”喜歡看藥書的父親也會勸說:“兒啊,吃吧,良藥苦口利于病,苦刺花是清熱解毒的好藥。”雖然似懂非懂,但我們姐弟幾人仍不愛吃。
有一件事更是讓我氣惱:一天,我陪奶奶去摘苦刺花,被一群在路邊石頭上打撲克的女孩看見,其中一個尖聲叫道:“大家快看,老地主也吃苦刺花了!”刺耳的笑聲讓我又羞又惱,而奶奶卻似乎沒聽見,仍自顧自地在小心采摘……幾十年過去了,當(dāng)年嘲笑奶奶的小紅已成老紅,白發(fā)蒼蒼,滿臉皺紋。回鄉(xiāng)遇見時,我跟她打招呼總覺得不自然,她想必早已忘記兒時讓我刺耳的話語了。不知遠(yuǎn)在天堂的奶奶,是否還愛吃苦刺花?
妻子家在一個小山坳里,每年初春,她都要約我去采摘苦刺花。房后的整座山上幾乎全是成片的苦刺花,少見其他樹木。我曾不解地問岳父,他略帶傷感地說:“我20多歲入贅到這里時,山上不僅有各種樹木,還有野兔、山貓貍呢!其他樹是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砍光的。”因禍得福,苦刺花得以幸存!
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浩如煙海的詩詞歌賦里找不到苦刺花的蹤影,就連《云南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里也找不到它的蹤跡,繪畫、攝影作品里更是鮮有它的身影。是因其太普通常見?還是因有刺讓人敬而遠(yuǎn)之?
如今,國家發(fā)展日新月異,農(nóng)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自然不用再靠苦刺花充饑。然而,最近幾年,每到苦刺花成熟的季節(jié),公路旁、山坡上、水溝邊,常見提著塑料袋采摘的老人、小孩,也不乏穿著光鮮的城里踏青者。農(nóng)貿(mào)市場里,每天都有售賣苦刺花,飯店里更是將其推薦為“綠色天然食品”。苦刺花真是身價倍增啊!吃得多了,便不覺得苦;看得多了,便心生喜歡;了解得深了,便萌生敬意。這是常理,也是我這個中年人的頓悟。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這句歌詞唱的是小草,用來形容苦刺花也是可以的。它的花朵細(xì)小,顏色淡白;樹丫旁逸斜出,長滿尖刺,樹高不過一兩米。它默默無聞,不驕不躁,不管是貧瘠之地,還是肥沃之處,一到季節(jié)便競相綻放,為春光增彩,誰說這不偉大呢?花可賞可食,根能清熱解毒,果可理氣消積,帶刺的枝干可用作護(hù)園的柵欄,可謂全身是寶。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千磨萬擊還堅(jiān)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這些詩句贊美的是苔花與竹子,用來形容苦刺花也同樣貼切。小小的苦刺花,在缺水的地方開得慢,干枯憔悴;在有水的地方開得艷,水靈大方。狂風(fēng)吹不倒它,烈日曬不蔫它,雨雪凍不死它,它是春天的使者,花中的勇士,怎能不佩服它?不起眼、不張揚(yáng),這不正是可親可敬的蕓蕓眾生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