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6-21 11:50當初夏的微風輕輕拂過大地,金黃璀璨的枇杷便在枝頭搖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它們的成熟與豐盈。地處金沙江畔的永善,枇杷深深扎根于適宜生長的每一寸土地,歷經(jīng)四季雨露滋潤,飽嘗歲月風霜洗禮,終披上熠熠生輝的絨衣,匯聚成芬芳馥郁的甘甜,讓人沉醉其間。
枇杷,因葉形似琵琶而得名,充滿了詩意與韻味。枇杷遵循自然法則,秋養(yǎng)霜,冬開花,春結果,夏成熟,一年四季生機勃勃,是水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備受青睞。
早在唐宋時期,枇杷便已成為高貴、吉祥和美好的象征,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尋常百姓,都對它贊不絕口。白居易曾在詩中贊譽道:“淮山側畔楚江陰,五月枇杷正滿林”,生動地描繪出枇杷繁茂、滿山金黃的景色,如同一幅鋪展開來的畫卷,令人心馳神往。
倚靠靈山秀水生長的枇杷,在永善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遵循每一個節(jié)氣,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氣度與風姿。在農(nóng)人的精心呵護下,一片片新綠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待到夏日來臨,枇杷便在一樹樹綠蔭間露出那金黃誘人的身姿。
這些枇杷樹,不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永善人民心中的鄉(xiāng)愁與寄托。它們以挺拔的身姿和翠綠的葉片,裝點著永善的山山水水,仿佛是大自然的守護者。無論是在山坡上、田邊地角,還是村前屋后,每一棵枇杷樹都與村民緊密相連,共同釀造著甜蜜的生活。每當微風拂過,那沙沙的葉響,仿佛在訴說著村民們與枇杷之間的不解之緣。
沿著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初夏時節(jié)的永善縣永興街道萬畝枇杷產(chǎn)業(yè)園生機勃勃。漫山遍野的枇杷樹在微風中搖曳,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果農(nóng)們忙碌地穿梭于林蔭之中,采摘、分揀、包裝,每一個動作都流露出對這份甜蜜事業(yè)的熱愛。
每逢初夏時節(jié),當枇杷褪去青澀,露出金黃可愛的笑臉時,沿金沙江一帶的永善果農(nóng)便沉浸在歡樂中。人們會邀約家人和朋友,奔赴鄉(xiāng)野,體驗采摘枇杷的樂趣。枇杷以其酸甜的口感、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了夏日的首選佳果。
枇杷的味道,大抵也是人生的味道吧!它們只有熬過冬日的嚴寒,才能在春日里結果,最后長成甜蜜的果實。這正如永善的農(nóng)人一樣,他們堅韌不拔、勤勞樸實,在勞作的時光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枇杷承載著農(nóng)人樸實的品質,香甜了這片至善之地,用一縷縷金黃色的光芒照亮了農(nóng)人前行的道路。
如今,熟悉的枇杷已成為我歸鄉(xiāng)之途的牽引。每當目光觸及郁郁蔥蔥的枇杷樹時,我的心中便涌起無盡的感慨。在我心里,枇杷已化作故鄉(xiāng)的身影,默默指引著思念的方向。這份初夏的酸甜,早已融入我的舌尖。無論離家多遠、多久,我都能循著這甜蜜的滋味找到歸鄉(xiāng)之路,因為在永善這片土地上,有我割舍不斷的鄉(xiāng)愁與眷戀,有金黃的枇杷在等待我的歸來。
作者: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