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6-21 11:52孩子們平常各自都很忙,難得乙巳年春節(jié)闔家團(tuán)聚后的又一個連續(xù)5天的“五一”小長假,他們問我想去哪兒玩。老實說,離家遠(yuǎn)一點的洪崖洞、峨眉山、黃果樹等景區(qū)對于步入老年階段的我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連續(xù)幾個小時的車輛顛簸不說,每年都從媒體上看到小長假期間各景區(qū)人滿為患的報道,哪還有去湊熱鬧的興致!于是,我決定去相鄰的貴州威寧草海景點,早去晚回。孩子們異口同聲道:“要得!”
我家三代人分乘兩輛車從昭通城出發(fā),一路往東,直奔草海。
其實,我對草海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第一次聽到草海這個名字是在20世紀(jì)70年代末,一個同事的父親在威寧工作,那天他和他的一個同事到昭通城出差,閑聊中他提到自己家就住在草海邊,可以在草海中劃船,草海里的魚也很好吃,邀我們?nèi)ニ彝妗:髞恚胰ユ?zhèn)雄和昆明時都經(jīng)過威寧,到威寧后問及草海所在,得到的回答都是離縣城比較遠(yuǎn),坐在車上看不見。幾十年的時光匆匆而過,草海于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景點。
我們將車停在草海碼頭的停車場,一塊木質(zhì)串架的標(biāo)識牌上,“草海碼頭”四個楷書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我們坐在旁邊的木亭里,吃著香噴噴的威寧燒洋芋,眺望四五百米外草海湖面上星星點點的野鴨。我告訴孩子們,威寧的古地名叫烏撒,同烏蒙(昭通)一樣,都是從少數(shù)民族語言中演化而來。威寧人口過百萬,是黔西北國土面積最大和漢、彝、回、苗等多民族聚居的縣之一。草海是由底部幾股流量很大的泉水涌出來而形成的天然湖泊,湖水流出后經(jīng)彝良洛澤河匯入關(guān)河(橫江),最終在水富流入金沙江。
兒子說:“我高中放假時和幾個同學(xué)來過草海,當(dāng)時岸邊有游船,乘船便能見到隨時被驚飛的水鳥,低頭可見水草隨波搖擺、魚兒在水中游弋,據(jù)說是為了避免驚擾水禽才撤走了游船。”
為了親近草海,我們從草海碼頭往右走了兩三公里,跟著操著南腔北調(diào)的人流走向水邊。路過一片被家鄉(xiāng)人稱為“水燈芯”的濕地,見有小孩子將竹竿網(wǎng)篼伸進(jìn)水中,果然撈到了兩條在陽光下泛著銀光的小魚,隨后又趕緊將它們放回水中;游人們或單人或全家背對草海拍照留念,用手機記錄下與草海親近的時刻。
在我眼里,草海雖然沒有滇池浩瀚,也沒有我的家鄉(xiāng)因修建大國重器——溪洛渡水電站而形成的金沙江高峽平湖壯觀,但它卻是國家一級保護(hù)動物黑頸鶴越冬的棲息地之一,不失為鑲嵌在云貴高原上的一顆寶石。我相信,隨著威寧人民對草海保護(hù)力度的不斷加大,草海一定會越來越漂亮。臨走時,我站在草海邊,指著水中隨波蕩漾的野鴨群高聲說:“草海,我會再來的!”
作者:王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