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6-27 10:01在素有“七彩云南北大門”“萬里長江第一港”“溫泉之都”之稱的水富,有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天然綠色美食——油煎草草粑。
草草粑,顧名思義就是以草本植物和糧食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粑粑。因地域、草料選用、配比及做法不同,各地草草粑的風味、形態(tài)、口感各具特色。水富草草粑選用的草俗稱清明草,學名鼠曲草、鼠麹草。鼠曲草有益于身體健康,據(jù)《名醫(yī)別錄》記載,鼠曲草原名鼠耳,是一味傳統(tǒng)中藥材。《本草綱目》亦載其具有“保肝、潤肺、祛濕、消炎” 的功效,能化痰止咳、祛風除濕、解毒。
手工制作草草粑看似簡單,實則工藝考究、工序復(fù)雜。從外出采摘鼠曲草、回家清洗處理開始,需經(jīng)歷配粉、摻糖、加草、揉面、上甑蒸制、舂搗,再到揉團、攤餅、油煎等工序,往往需要耗費大半天時間才能制作出地道的新鮮草草粑。
草草粑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好吃。以前,打草草粑要用到一種特別的器具——石臼(俗稱“碓窩”)。在電力尚未普及的年代,農(nóng)村每家每戶都有石臼。小石臼主要用于舂搗蒜泥、花椒面、辣椒面等調(diào)味料;大石臼則專門用來舂搗糯米、紅薯、馬鈴薯等大批量食材,或是制作糍粑、草草粑等傳統(tǒng)美食。
草草粑糯與不糯、黏與不黏,除取決于糯米粉與大米粉的配比外,關(guān)鍵還在于“打”的工序是否到位。打草草粑就是將蒸熟的鼠曲草、糯米粉等原料倒入石臼中,雙手緊握木質(zhì)“T”字形碓槌反復(fù)捶打,使糯米粉、大米粉、紅糖和鼠曲草充分融合,直至形成無顆粒的黏稠團狀。
由于草草粑原料中糯米粉的比例較高,在舂搗過程中,要么米粉黏在碓槌頭部,槌頭越來越重,要么槌頭被米團牢牢黏住難以提起。因此,打草草粑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常常需要兩人協(xié)同配合、輪換舂搗才能高效有序進行。
隨著農(nóng)村生產(chǎn)生活條件的持續(xù)改善,方便實用的家用電器走進了千家萬戶,石臼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了“老物件”,也成了老一輩人的鄉(xiāng)愁記憶。然而,再好的電動廚具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在農(nóng)村,至今還沒有哪一款電動廚具能真正替代碓窩和碓槌,做到人工舂搗草草粑的質(zhì)地和口感。
面對石臼淡出的現(xiàn)狀,如何才能吃上純手工舂搗的草草粑呢?人們將蒸熟好的原料裝入布袋中,扎緊袋口,置于干凈、平整的地面或其他平臺上,用木棒或木槌反復(fù)捶打。原料比較少時則倒入鋼盆中,用玻璃瓶等器具反復(fù)碾揉。不管是裝袋捶打,還是在盆中碾揉,只要用足力氣、下足功夫,同樣能達到在碓窩中舂搗的效果。
煎制草草粑也是一項精細活,不但要控制好火候、油溫,還要不斷觀察草草粑色澤的變化,適時翻面,確保草草粑不煳。剛出鍋的油煎草草粑油潤不膩、外酥內(nèi)綿、清香撲鼻、滿口甜糯,是嗅覺、視覺和味覺的綜合享受。
據(jù)說,草草粑起源于我國西南地區(qū),其食用歷史可追溯至漢代,最初是為緩解食物緊缺而出現(xiàn)。那時的草草粑野草多、主糧少,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能食用含少量主糧的草草粑已十分難得。我已故多年的爺爺奶奶曾說過,他們?yōu)榱松妫r候吃過酸姜頭粑、算盤籽粑、蕨根粑,這些粑粑里面沒有一點兒主糧,全是野生植物的果實或根莖。
作為草草粑的核心原料,鼠曲草素有“草中燕窩”的美譽,多生長于低海拔濕潤地帶。水富地處金沙江、橫江、長江三江交匯地帶,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為鼠曲草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huán)境。水富油煎草草粑選用野生鼠曲草為原料,不僅品質(zhì)優(yōu)良、清香濃郁,還綠色健康、無污染。每年清明時節(jié),除了回鄉(xiāng)祭祖的人外,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采摘鼠曲草的人。
鼠曲草作為季節(jié)性植物,僅在春秋兩季生長。但隨著冷藏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鼠曲草的保鮮期越來越長,如今部分以草草粑為主打品牌的特色小吃店,一年四季都儲備有鼠曲草。草草粑雖然很常見,可正宗的新鮮草草粑卻不常有,錯過當季至少要再等半年。
水富草草粑以春季鼠曲草為原料。春季鼠曲草葉厚莖壯、鮮嫩無黃花,自帶一股清香。亦有選用已開花的秋季鼠曲草為原料的,秋季鼠曲草以花為主,輔以嫩葉和嫩莖,黃花與嫩葉交織于粑粑中,顏值頗高。集市上售賣的草草粑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煎現(xiàn)吃的熱食成品,另一種是便于攜帶的條狀半成品,食用前需先將其切成0.3厘米至0.5厘米厚的片狀,再根據(jù)個人的口味需求,選擇豬油、菜籽油,或其他食用油進行煎制。
草草粑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演變,已從最初的果腹之物蛻變?yōu)橐坏兰竟?jié)性特色小吃。它不僅凝聚著先輩們的生存智慧,也見證著華夏飲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水富手工油煎草草粑風味獨特、香氣誘人、黏韌筋道,集脆、香、甜、糯、柔于一體,吃上一口,便令人難忘、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