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7-04 10:15久居喧囂的城市,世事瞬息萬變,心情隨之起伏。思緒漫向記憶的角落,然后在某個時刻涌向那片令我動容的故土——灣子,一個讓我魂牽夢縈的苗族村寨。
一個夏日,我抖落滿身疲憊與羈絆,背上行囊,奔向威信縣水田鎮(zhèn)灣子苗寨。那里有高大的紫薇樹、記錄著灣子歷史的石壁和濃郁的苗族風情。
不期而遇的喜悅
一進村口便撞見了多年未見的家公,喜悅瞬間點亮了我們的臉龐,暈車的不適也被拋到九霄云外。我忘情地用略顯生疏的苗語叫道:“家公!”家公慈愛地拉著我的手,忙不迭地問這問那。我一一作答,那些藏在心底的親情被家公樸實而飽含關(guān)愛的話語喚醒,幸福的暖意漫上心頭。家公眼里閃著淚光——這是親情碰撞的自然流露,純粹而熾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孜孜以求的精神財富。
家公牽著我走進了大舅家,童年時一起玩耍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以及許多親戚朋友正坐在院子里談天說地。我的突然出現(xiàn),令他們驚喜不已。坐在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木板凳上,環(huán)顧四周,遠山如黛,滿眼的綠意滌蕩著我的身心。伴著此起彼伏的歡笑聲,我與大舅聊起灣子的變遷,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灣子是一個擁有近500年歷史的苗族村寨,坐落在緩坡環(huán)抱的壩子里。村寨三面被竹林與不知名的灌木簇擁環(huán)繞,仿佛被大自然攬入懷中。這里是母親娘家的同姓家族聚居地。大家雖然不是直系至親,但苗族人骨子里的熱情好客,讓童年的我總能自在地出入家公、大舅、二舅、幺舅各家之間。與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們一道在寨子里肆意玩耍的時光令我難忘。我們曾在百年紫薇樹下追逐嬉戲,任樹蔭覆滿肩頭,也讓歲月的饋贈隨著苗寨的晨昏,悄悄沉淀進記憶深處。
記憶中,灣子的房子并不多,四周草木蔥蘢,落英繽紛。每次玩耍,我和玩伴們總愛在草叢中捉迷藏。我還常常跟著小姨娘們?nèi)ジ钬i草,不一會兒就能割滿一背簍。那段悠閑自在、宛如世外桃源的時光,像甘甜的泉水,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令我受益終身。
如今的灣子,新房多了,也更顯現(xiàn)代氣息。鄉(xiāng)里格外關(guān)照這片土地,家家門前都鋪上了水泥地面,衛(wèi)生條件大為改善,縣里還把寨子列為文明村寨示范點進行規(guī)劃建設。最令人高興的是,隨著外出工作、打工年輕人的增多,這些見過世面的新一代,在享受家鄉(xiāng)山水滋養(yǎng)的同時,不忘把外界的新知識、新觀念帶回家鄉(xiāng)。他們辦起閱覽室,珍藏著來訪客人留下的墨寶,齊心協(xié)力建設灣子的美好明天。
我興致勃勃地和大舅講述著灣子的點滴變化。大舅話不多,卻頻頻點頭,臉上一直掛著欣慰的笑容。從他的神情里,我讀出了老百姓對生活的滿足,也看到了灣子的希望。
夏日里的斑斕
陶醉于濃濃的親情,沉浸在咪多、咪彩(苗語,意為“男孩、女孩”)們?yōu)闅g迎我而籌備的城市T臺秀氛圍里——雖然這場苗族服飾展示最終未能上演。我被這份熱情感染,迫不及待地換上了姑姑耗時一年多才完成的苗族服裝。穿上苗族盛裝的我成了一個美人。這身裝扮,是我今年夏天最動人的風景,亦是我年度最驚艷的時尚亮點。曾經(jīng)令我心動卻價格高昂的藍絲帶、紫羅蘭、萊茨、太和等品牌服飾,此刻在它面前也黯然失色。
這套服飾無須依附商業(yè)品牌,如果一定要賦予它一個身份標識,苗族工藝便是它的文化名片。它完美地詮釋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上衣選用紅底暗紋花緞,精心裁剪成“姐妹裝”款式;衣袖以全手工挑繡工藝制成,看似三節(jié)式卻渾然一體,構(gòu)成五彩喇叭袖;肩部前后綴滿精美的傳統(tǒng)銀飾。
下裝是一條集傳統(tǒng)智慧與現(xiàn)代審美于一體的百褶裙。這條百褶裙革新了傳統(tǒng)蠟染工藝:先在一塊長約3米、寬0.4米的白布中央,以苗家世代傳承的蠟刀技藝,勾勒出蝴蝶、田螺、蕨類等自然元素的變形圖案;待蠟液凝固后,采用分層浸染工藝賦予布底靛藍底色,脫蠟后便露出冰裂紋般的白色圖案;然后選用各色絲線,以冷暖色調(diào)巧妙搭配,繡出燦若星河、美如彩虹的紋飾;裙身兩側(cè)鑲縫著象征黃河與長江的紅黃彩條織帶,內(nèi)里襯以透氣的亞麻布,既保留傳統(tǒng)紋樣的文化意象,又提升穿著舒適度;最后通過高溫壓褶定型,讓裙擺形成自然垂墜的百褶結(jié)構(gòu),搭配同色系蠟染腰帶。
最令我贊嘆的是那條畫龍點睛的圍裙:紋樣大氣艷麗,與整體服飾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地勾勒出苗家女子纖細婀娜的腰身。頭飾更是姑姑的匠心之作:在傳統(tǒng)銀飾基底上,點綴了數(shù)只振翅欲飛、閃閃發(fā)光的蝴蝶。
想象身著這樣的盛裝,漫步在灣子的青山綠水間:衣擺銀鈴清脆,袖間蠟染彩蝶翩躚欲飛。每一步都似踏進苗族千年文化的長河—溯流而上,可遙想洞庭湖畔的稻浪漁歌;回首來路,猶見先祖遷徙的云嶺征途;凝神靜聽,風中盡是生生不息的歲月回響。
神奇的紫薇樹
正沉醉于滿身的五彩繽紛,一陣悠揚的蘆笙調(diào)從兒時小伙伴們常去玩耍的紫薇樹方向傳來。這是苗族親戚們的盛情邀請,是灣子苗寨里靈動的音符,更是苗家咪多、咪彩歡樂的源泉。身體里的苗族血液在歡騰奔流,擋不住的誘惑促使我加快腳步,朝著笙歌飛揚的紫薇樹下走去。
高大的紫薇樹愈發(fā)蔥蘢,濃密的樹蔭幾乎覆蓋了整個壩子。關(guān)于紫薇樹,有一些百聽不厭的傳說。其中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尤為動人:很久以前,一位風度翩翩的趕考書生途經(jīng)灣子時,偶遇在水邊繡花的陶家姑娘良彩(苗語,意為“心地善良”)。姑娘容貌出眾,二人一見傾心。然而,書生功名未就,只得忍痛告別。臨別時,他們在溪邊立下誓言:3年后,無論滄海桑田,定在此處重逢,不見不散。
在漫長的等待中,良彩飽受相思之苦。她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終日沉浸在與書生重逢的幻想中。日漸消瘦的她最終一病不起,未及約定之期便香消玉殞。陶氏族人悲痛欲絕,將她安葬在咪彩浜(苗語,意為“姑娘湖”)畔的山頂上。3年后,書生如期赴約,得知良彩離世的噩耗后悲痛欲絕,終日郁郁寡歡,不久也病逝于灣子。
陶氏族人被他倆的愛情所感動,便將書生與良彩合葬。不久后,墳頭上長出了2棵紫薇樹。它們枝葉交錯、樹冠相偎,似夫妻環(huán)抱,在雨露陽光的潤澤照耀下,歲歲枯榮,相守經(jīng)年。
然而,好景不長。一個罕見的大雨滂沱之夜,泥石流將2棵紫薇樹生生拆散。傳說中良彩化成的那棵紫薇樹被沖到陶姓聚居的小壩子,而書生化成的另一棵則固守山頭,就像一位偉岸的男子在歲月的風雨中默默守護著心上人,似要為她撐起一方安寧的天地。
這個寄托了灣子苗族同胞對愛情執(zhí)著的民間傳說,看似神奇玄妙,卻也暗含一些科學端倪。山上的這棵紫薇樹從不開花,縱使枝繁葉茂,也只見枝干逐年變色;而壩子里的那棵六七月間花團錦簇,清香四溢。白色的球形花朵在夕陽下閃耀,為灣子添上了一道難忘的風景。其花期長達40天,為在樹下跳蘆笙舞的年輕人送去縷縷清香。更奇妙的是,不知何時起,壩子下方的水溝邊又萌生出一棵小紫薇樹,與長在山上和壩子里的紫薇樹恰好連成一條直線。寨子里的人說這是書生與良彩的孩子——我既嘆服于他們浪漫的想象力,也感慨大自然對灣子的偏愛,將這片土地裝點得景色宜人、變幻無窮。
灣子的醉人風情,總在紫薇樹的婀娜里纏綿不絕。關(guān)于紫薇樹的話題,在夏日篇章里氤氳升騰,繼而在幽深處涌出一潭奇水——無論四季更迭,水面始終不盈不涸,宛如天賜圣物。世間平凡之物太多,但凡帶些神奇意味,總會引人探究。就像此刻,這潭藏在紫薇樹根下的奇水,氤氳著自然靈氣,浮動著樹根若有似無的芬芳,成為苗胞口中的“圣水”。而這個稱謂的由來,最終要追溯到紫薇樹本身。
20世紀80年代,距灣子800余里的一戶農(nóng)家,家中有個乖巧的孩子得了怪病,久治不愈。絕望中的一個夜晚,孩子的母親做了個夢。夢中有個聲音告訴她,若要治好孩子的病,需往北方800里外尋找一位姓馬的醫(yī)生。母親醒來欣喜不已,帶上干糧就上路了。幾經(jīng)周折,來到了距離她家正好800里路程的灣子所屬鄉(xiāng)——水田。她在鄉(xiāng)里漫無目的地找尋一番,終究一無所獲。當?shù)氐臒嵝娜藥退治觯骸叭撕CC#胰苏労稳菀祝皇巧裨诎凳臼裁矗繛匙佑锌脴浣旭R林光樹(當?shù)貙ψ限睒涞乃追Q),樹下有潭圣水,曾治好過許多怪病。夢中的馬醫(yī)生,莫不是指這棵馬林光樹?”救兒心切的母親抱著試試看的念頭,到紫薇樹下取了些圣水和樹皮,回家熬煮給兒子服用。不久后,孩子竟痊愈了。這家人感恩戴德,抬著8個鮮艷的燈籠,扛著農(nóng)村祭祀用品,遠道而來祭拜紫薇樹。此后,時常有相識或不相識的人來到紫薇樹下,駐足仰望,喝一口圣水,凈化心靈,寄托情懷。
還有一件更神異的事。陶姓曾是灣子里的望族,后來興起的鄭姓家族起初多受陶姓扶持。20世紀50年代,鄭姓有個青年站在刻有灣子歷史的石壁旁,以紫薇樹為靶練習射擊。匪夷所思的是,子彈射出后竟被紫薇樹反彈回來,正中青年胸膛。此事之后,紫薇樹的神奇?zhèn)髀劚阋粋魇畟靼佟?/span>
這幾棵帶著玄妙傳說的紫薇樹,在歲月年輪里兀自生長,以其獨有的方式滋養(yǎng)著灣子的鄉(xiāng)鄰,護佑著苗族同胞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氛圍中,耕種希望,收獲喜悅。
蘆笙場的歡騰
悠揚動人的蘆笙曲將我從對紫薇樹的種種不解中喚醒。只見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們正隨著蘆笙的樂聲,在壩子里翩翩起舞。我怎能只看不動?能歌善舞是苗家人的天性!雖說許久未跳蘆笙舞,但在咪多咪彩們嫻熟舞姿的感染下,喉間已涌起歌謠,足尖輕點地面,我不由得舒展雙臂,邁開舞步,融入這場代代相傳的舞蹈。身著承載苗族歷史又兼具現(xiàn)代氣息服飾的咪多咪彩們,在旋轉(zhuǎn)間與我分享蘆笙舞的點點滴滴,我不禁為他們的靈動、歲月的饋贈、時代的活力以及灣子的璀璨而感慨萬千。
遙想那些夜晚,月光透過紫薇樹,在壩子上灑下朦朧的清輝,白天辛勤勞作的咪多們吹起攝人心魄的蘆笙曲;咪彩們則跳起節(jié)奏歡快的蘆笙舞,直至月亮躲進云彩。彼時,樹葉沙沙作響,仿佛也在為這歡快的舞步鼓掌。這般愜意,何處可尋?這般心境,何處可覓?生態(tài)灣子,熱情苗家,只待君來。
風雨中的美麗
獨具特色的老房子是否依然如初?住在老房子里的親戚是否安康……帶著串串問號,我信步走向老屋。熟悉與陌生的親戚們正在檐坎上忙碌:挑花的挑花,繡花的繡花,拉家常的拉家常……一幅自得其樂的悠閑畫卷徐徐鋪展。我順勢坐在幺舅母身邊,問起她女兒陶鳳飛的近況。小時候,我倆形影不離。如今,大家各自為前程奔波,雖不常見面,但心底總會因?qū)Ρ舜说臓繏於粫r泛起漣漪。
正說著,一雙小手輕輕拽了拽我的裙腳—這是苗家小咪彩最友好的歡迎方式,我報以會心的微笑。看著姑姑正用五彩絲線繡著美妙的圖案,我躍躍欲試,便接過她手中的繡花布。在姑姑的指點下,我重拾兒時學繡花的認真模樣,也喚醒了記憶中的苗族婚俗片段。
正與姑姑聊得忘情,遠處傳來汽車的鳴笛聲。有客來訪!我起身興奮地喊道:“達夸德”(苗語,意為“來客人了”),樂滋滋地邀上咪彩們斟滿苗家香甜的米酒,以隆重的三道酒禮向遠方客人表達苗家最誠摯的歡迎。
歡聚總是短暫的。灣子的濃情尚未品盡,童年的美好還未悉數(shù)重溫,那四季不盈不涸的咪彩浜(苗語,意為“姑娘湖”),還有那充滿懸念的救濟洞……都來不及一一探訪就到了告別灣子的時刻。我與親戚好友依依惜別,滿載著他們的祝福與期盼踏上歸程,內(nèi)心無比充實。有了灣子這溫暖的親情加油站,相信我能從容地走過人生四季,踏平歲月的波瀾。
灣子苗寨在視線中慢慢隱去,彼此的祝愿融著陣陣瀑布聲,漫過灣子那不寬不窄的路。灣子在笙歌中前行,在曼舞中演進,在綠色中騰飛。人生只要有期盼,就有收獲;有希望,理想就會實現(xiàn)。正如眼前的灣子,既有傳統(tǒng)的繼承,又有現(xiàn)代的創(chuàng)新,加上政府的關(guān)懷和自身的努力,定會向著文明、生態(tài)、富強不斷邁進。
灣子,這風雨中的美麗,我又怎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