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5-07-10 23:00在昭通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的校園里,學生們提起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殿師,總會笑著喊一聲“小馬哥”。這個帶著江湖氣的昵稱背后,藏著一位青年教師與學生之間最親近的距離。
?自2019年站上講臺,馬殿師用6年時間,把思政課講成了學生眼里“最想聽的課”,也把自己活成了學生們“最想聊天的人”。
?從“受影響者”到“影響者”
?馬殿師的教學里,藏著高中班主任成信庚的影子。“當年老師既管我們的早讀晚修,又會拉著我們話家常、聊心事,那種勁兒太打動人了。”如今的他,將這份“嚴慈并濟”復刻得恰到好處。
?“我未必記得每個學生的名字,但他們喊‘小馬哥’的語氣,比任何獎狀都珍貴。”他常說,自己不過是把當年班主任給的溫暖,一點點傳遞下去。
?讓理論課“落地生根”?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講深、講透并不難,但若想“講活”,讓學生真正產(chǎn)生共鳴,絕非易事。馬殿師深諳此道,他會根據(jù)不同班級的特點調(diào)整教學模式,善用經(jīng)典案例與學生身邊的故事作為切入點。“用他們熟悉的場景和經(jīng)歷打比方,理論才能從書本走進心里。”正是這樣的用心,才讓他的課堂總是充滿吸引力。
?“上課很認真、待人很好、講課也不枯燥。馬老師的備課本上,一半是理論框架,一半是密密麻麻的‘學生故事’。”2024級中藥1班的周治洪靦腆地說,“老師喜歡用我們身邊的事當例子,就像給理論搭了座橋,我們自然就能理解過來了。”
?“思想政治課內(nèi)容聽著確實有點枯燥,但咱老師講課總能把那些大道理拆成身邊的事兒。”在昭通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的校園走廊里,學生凹文芬正與同學分享著對馬殿師課堂的感受。
?把講臺站成“初心坐標”
?剛?cè)肼毮悄辏R殿師的教案改了又改,常常抱著書本追著老教師問“這個案例這么講行不行?”。周末跟著教研組磨課,晚上對著空教室練板書,“那時候覺得,能讓學生不打瞌睡就贏了”。
?如今的他,已捧回五省(區(qū))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云南省教學展示二等獎,但最讓他驕傲的是路過實訓樓時,總有學生激動地對他說:“小馬哥,上次你講的‘堅持’,我用到了!”
?有過換崗的機會,他卻從沒動過心思。“每次開學走進新教室,看著臺下一張張新鮮的臉,就像拆開一封封待讀的信,太讓人期待了。”馬殿師說,這講臺啊,他想一直站下去,直到自己也成了學生口中“當年有位馬老師……”的故事。
?陽光穿過昭通衛(wèi)職院的操場,落在馬殿師的教案上。那里寫著他給新學期的計劃:多收集些學生的實習故事,再把課堂搬到社區(qū)服務(wù)點去。畢竟,對“小馬哥”來說,最好的課堂,永遠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