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微信綜合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琴丨@河南省教育網(wǎng) 微信
2018-10-11 09:594個初中生玩失蹤
3天
不接電話不回微信
接通了直接掛機
父母嚇哭
四處托人尋娃
報警后向媒體求助
直到第3天晚上
兜里揣的700塊錢花完
他們回來
……
10月9日上午9點,一位家長向@昭通日報 微信救助:孩子10月7日下午5點左右從家里出發(fā)去昭陽區(qū)某私立學校后,就找不到人。
10月8日上午,幾個家長接到學校電話,告知4個孩子未到校上課。家長反映,其中一名孩子帶著電話,但是打通后就關機了。
記者了解到,4個都是男孩,年齡在13到14歲,分別來自昭陽區(qū)靖安、盤河、舊圃、太平街道辦。
家長隨后在昭陽區(qū)南城派出所報警。
值得慶幸的是,4名孩子已于昨天晚上被找到,家長也將孩子接回家。
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長告訴記者,4名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不想讀書,現(xiàn)在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因為不想讀書,4個孩子就約著上演了一幕離家出走戲。
不知曾幾何時
說走就走成了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夢想
一年前
彝良4名孩子
就說走就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其實孩子的壓力也很大
這往往是很多家長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一些東西
要錢就給錢
買玩具、買手機
可是家長們
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么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下面的這些困擾
說起寫作業(yè),
孩子們的借口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了......
怎么想起作業(yè)就頭暈
我的作業(yè)本不見了
筆不好寫
我要上廁所
可以吃完飯再做作業(yè)么
這道題我不會
……媽媽,我
導致厭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學習動機不足
?“讀書有什么用?”
?“爸媽說讀書考個好大學可以找個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想當一個歌手”
這樣的問題想必很讓老師和家長頭疼,沒有正確面對學習的動機,直接導致厭學。
?二、興趣轉(zhuǎn)移
?青少年時期,孩子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容易感到好奇,尤其是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看小說、打網(wǎng)游、早戀……任何一種都可以使他們發(fā)生興趣的轉(zhuǎn)移,從而對枯燥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心理壓力大,導致缺失信心
?學習本身是件枯燥的事情,隨著課業(yè)難度增大,考試失利、排名后退等會給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讓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
??四、情感遷移
?喜歡的科目換老師了,感覺不喜歡的老師最近總挑自己的刺,或者喜歡的老師所教的科目這次沒考好,不敢面對老師,只想逃避……
?五、家庭因素
?由于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的疏忽,孩子缺乏溫暖。這時,枯燥的學習是彌補不了情感的孤獨的。
六、期望過高
?當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時,不自覺總會嘮叨,無形中給孩子壓力。若達不到,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若是孩子對自己期望太高,對能力沒有正確認識,對現(xiàn)實沒有合理的規(guī)劃,失望后也會厭學。
?當然,厭學的原因還可能是各種各樣的因素,這就需要與孩子溝通,找到真正的根源。
?孩子厭學,父母該如何解決?
一、和孩子統(tǒng)一戰(zhàn)線
?父母對孩子厭學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要接納孩子厭學的心理和事實,并認為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不想上學很正常嘛,我還不想上班呢,沒啥毛病。”
?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孩子站在一起,不再是一概指責,不再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只有與孩子統(tǒng)一戰(zhàn)線,才能為解決問題提供有利的溝通條件。也避免了孩子的一再逆反。
?二、尋根溯源
?不要認為自己很了解孩子,不要以你以為的,去斷定孩子的心理和可能導致的原因。
孩子的內(nèi)心是非常豐富的,需要家長與之深入溝通,敞開心扉的交談,找到真正的根源,才可對癥下藥。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行動勝過講道理
?一位泰國媽媽是這樣處理兒子的厭學的:兒子一大早就鬧著不想上學,而且她和丈夫怎么勸都沒用,她干脆幫孩子請假一天。
?帶孩子去撿垃圾 !
?他們沿著馬路去撿塑料瓶。
?開始時,孩子挺興奮,可是沒過多久就喊累了。
?但是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 3.5 公里,撿了一小袋空瓶子,換了 2 泰銖(約合人民幣 0.4 元)。
??就算只賺了2泰銖,孩子也很高興。
不過他還是表示:走不動了。
?他說:“媽媽,我們可以坐公交車回家嗎?”
媽媽:“坐公交車一個人要10泰銖,你有錢嗎?”
?沒有辦法,他只好跟媽媽一起往回走。這個時候,看到了冰淇淋店。
?孩子:“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媽媽:“冰淇淋要5泰銖,我們錢夠嗎?”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到了餐廳門口。
?孩子:“媽媽,我想吃燕麥。”
媽媽:“去買嗎?15泰銖。”
孩子:“媽媽,我錢不夠,我要回家。”
媽媽:“累了?”
兒子:“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最后,這位泰國媽媽表示: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需要讓他們感受幸福,也需要了解痛苦和疲憊,了解一切的來之不易。
?如果真的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家長需要用行動,而不是語言。
?簡單說,就是行動起來,別啰嗦,別念叨。大道理只會讓他們更逆反。
?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自會明白校園象牙塔的生活是多么美麗。
??四、想辦法讓孩子看到進步
?有一對中年夫婦不管工作和家務多忙,都會在檢查作業(yè)的同時,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出簡要紀錄,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讓孩子比較一下,告訴孩子學習上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
這樣,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心里有數(shù),信心足,動力強。當孩子在學習時自然地產(chǎn)生一種喜悅的心情,得到莫大樂趣時,學習也自然變得容易而有趣了。
?五、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都有一些具體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太差,怎樣用功學習也趕不上去,干脆不想學了。對于這類學習基礎差的孩子,要在校內(nèi)和家里抓緊“補課”,盡快使孩子補齊漏洞。
?有的孩子受到某一位老師的訓斥,對這位老師有抵觸情緒,因而殃及對這位老師所任課程的態(tài)度;這類孩子,可以通過談心的方式,與他進行溝通來解決問題。
??六、相信并鼓勵孩子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每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同。當找到孩子真正厭學的原因后,相信她,并鼓勵她是非常重要的。
倘若原因是因期望過高而失望厭學,就更需要信任和鼓勵。
?“媽媽覺得你這次是狀態(tài)不好沒考好,相信你下次會考好的”
?“成績有退有進嘛,這沒什么大不了,我們盡力了就好”
?七、給孩子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家長一定要謹記一條:不能讓孩子對此感到害怕和恐懼。否則雖起到一時的“鎮(zhèn)壓”作用,最終會引起孩子本能的抗拒。
?或許著名心理學家華生的實驗可以給你啟發(fā)!
?實驗的對象是一個9個月大的叫阿爾伯特的小男孩,首先驗明他對白鼠、兔子、狗等物品沒有恐懼情緒。
?實驗開始,研究者在他身邊放了一只白色的老鼠,然后他腦后用一把錘子敲一根鋼軌,發(fā)出一聲巨響,他被嚇了一大跳。這樣的試驗又進行了幾次之后,小阿爾伯特一看到白鼠就特別害怕,哭泣著試圖離開。
?而且,小阿爾伯特不光對白鼠感到害怕,還對其它毛絨絨的東西感到恐懼,換個環(huán)境仍然如此,盡管這時已經(jīng)沒有了巨響。
?很多孩子對作業(yè)和學習的厭惡情緒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跟小艾爾伯特的恐懼情緒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十分相似。也許剛開始并沒有討厭學習,甚至還有好奇,后來卻變得越來越討厭。
?如果孩子是小阿爾伯特,白鼠是作業(yè),學習是毛茸茸的物品,那老師和家長就是研究者,批評、指責、重復勞動就是巨響。
?小阿爾伯特很快就不再被實驗了,可有些孩子一直在繼續(xù)。
?也許會有家長悔悟自己對孩子厭學的處理不當,但咱們不要消耗能量去嗟嘆,用在今后的行動上,才是上策!
最后小編想說
成年人的世界很累
但是也請各位家長
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問題
試著跟孩子做朋友
多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
另外
小編想說
這樣想走就走的行為
實在不負責
因為我們在學校除了學習
更重要的是
學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