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4-12-15 09:28在昭通古城的喧囂與寧靜之間,有一條街,它像一位避世深居的老者,不問世間紛擾,任由往事不緊不慢地追著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隨意撥弄著花鳥蟲魚。當(dāng)晚風(fēng)輕拂,霞光暖照時,向時光深淺處凝眸,東門陡坡上那一塊塊锃亮的青石板映照出了它曾是那般肆意快活、風(fēng)光無兩。
東后街,這個名字對于初來昭通的人或許有些陌生。它沒有陡街、西街繁華熱鬧,也不及文淵街、懷遠街文化底蘊厚重,但在多年前,它卻是昭通城出了名的鬧市區(qū),錄像館、茶館、卡拉OK廳、電影院、臺球室等娛樂場所,把這個面積并不算大的小街擠得密不透風(fēng)。每一寸空間都擠滿了來這里追求歡樂的人。夜晚,燈光璀璨,人聲鼎沸,仿佛整個昭通城的活力都匯聚于此。
然而,時光流轉(zhuǎn),就像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fù)如斯。東后街的興盛與落寞,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作為昭通古城內(nèi)的重要街道,東后街承載著昭通人的情感與回憶。它一直靜默在那里,只為等待今朝這桃花盛開的時刻!
(一)
從轅門口一路向東,穿過朝陽街和建設(shè)北街,沿東門陡坡向小河邊傾斜的地方走,可以看見數(shù)家寵物店,活蹦亂跳的兔子、慵懶可愛的貓咪、迷你調(diào)皮的倉鼠、緩慢爬行的烏龜……
這里曾是熱鬧非凡的鳥獸天堂,若是新房需要綠植裝飾、個人想要寵物陪伴,或是有觀賞梅蘭竹菊的高雅情趣,或是想找個精致的把玩,人們都會不由自主地來到這里,悠然自得地閑逛幾分鐘,聽聞犬吠深巷中,看罷雞鳴桑樹顛,然后滿載而歸。
后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昭通城修建了富強、烏蒙古鎮(zhèn)等花鳥市場,但昭通人心中的飛鳥蟲魚卻只在這里棲息。一些情根深重的商戶不愿離去,仍然堅守在這狹長的陡坡上。
在東后街中段,遍布著副食甜品店以及小超市,路的兩旁是兩排梧桐樹。聽居住在這里的老人說,梧桐至少有60年的樹齡,曾經(jīng),他們一雙手就可以抱住樹干,現(xiàn)在已抱不下了,畢竟人在老去,樹也在成長。梧桐樹,就像是東后街人的至交好友,靜靜地陪伴他們走過三餐四季。每年春天,它帶著東后街人的期盼,將跨過整個寒冬的綠意悄然掛上枝頭,在細密的春雨里迅速生長。到了夏天,青葉逼眼,蓬勃的生命力開始舒展,若是遇到狂風(fēng),枝葉在風(fēng)中呼嘯著、狂叫著,敲醒浮沉已久的心,陽光疏落滿地,影影綽綽的流動光影將周圍的鋼筋水泥裝點得如夢似幻。入秋后,蟬鬧一片,滿樹金黃,秋風(fēng)掃落葉,只等路過的孩童將它拾起夾入寫字本,成為書中永恒的紀念。冬來,它舒展光禿禿的枝條,收集風(fēng)中飄零的冰雪,只為掛住那暖陽,別讓它離開故鄉(xiāng)。
漫步東后街,時光會在不經(jīng)意間為你送上突如其來的驚喜。街的主干道兩側(cè)隱藏著很多不知名的小巷,從順意副食店右轉(zhuǎn),巷子深處藏著一個“木舍”小院。綠蘿蔓延處,翠竹清幽,流水潺潺誤擾了一池金魚的美夢,木炭燃燒的青煙,熏紅了糯玉米和落花生的臉蛋。屋內(nèi)擺放著許多古玩字畫、形態(tài)各異的根雕、色澤鮮艷的珠串。在鬧市中尋覓一隅靜地,從生活中找尋藝術(shù)的靈感。看得出來,小院主人很懂得享受生活。
見有人來訪,小院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小坐。昏黃的燈光,氤氳著茶香,圍坐在炭火邊,聽他講述過往,東后街的故事才算剛剛開始。
“東后街像一條船/它載過我許多的時光/帶我到處流浪/從小到大/曾經(jīng)到現(xiàn)在/那些奔跑過的巷子/那些長大的時光/那些翻來覆去的水泥路面/那些變老的面孔/東后街很陡/東后街很窄/東后街很樸實/在我心里/它才是故鄉(xiāng)”小院主人在他的詩集《雨芊》中如是寫道。
所以,在東后街長大的他,即使早已背上行囊去過他鄉(xiāng),即使在城里已經(jīng)買了房,但他依舊選擇回到這里,輕觸生活的脈動,經(jīng)營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只有在這里,他的身心和靈魂才得以安放。
東后街,為何讓人割舍不斷,念念不忘?
(二)
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思想解放、潮流碰撞的年代,各種時尚文化開始流行起來,生活的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這個時期,東后街也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白天,城外的農(nóng)民將新鮮采摘的瓜果蔬菜裝滿籮筐,經(jīng)東后街左搖右晃地挑進城售賣。年輕的少男少女打扮時尚,到城里找尋掙錢的機會。青春飛揚的學(xué)子手捧詩集,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討論著文學(xué)的話題。來來往往的路人,有的自顧自地走著,匆忙趕往下一站,有的左顧右盼,被周圍的熱鬧所吸引。“嘿!嘭!哐當(dāng)!”沿街的錄像館老板,總是把影片音量調(diào)到最高,吸引路人前去觀影。若是腳步不夠快,內(nèi)心不夠堅定,蠢蠢欲動的雙手定會打開干癟的錢包,瓜子、香煙、汽水,讓你不得不額外消費一番。
那時候,《古惑仔》系列電影中的江湖義氣、英雄情結(jié)影響著青春期的熱血少年,大家爭先恐后地來到東后街,從錄像館租影片來看,不放過任何一個情節(jié)。來到后街的男孩們都想成為陳浩南,帶領(lǐng)一幫像山雞那樣的兄弟叱咤江湖。“后街男孩”用尋呼機留下數(shù)字密碼,然后輾轉(zhuǎn)公用電話亭通知大家“約戰(zhàn)東門小河”。
后來,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寒風(fēng)過處,黃葉漫卷,總能看到18個身披斗篷的青年出入在東后街。“風(fēng)衣十八俠”的傳說在時光碎片中構(gòu)成了東后街的記憶,他們有過自己的江湖。有的為年少輕狂付出了成長的代價;有的大夢初醒后遠赴他鄉(xiāng)開啟追夢旅途;有的懷抱遺憾,在時間的灰燼里慢慢老去。想必從這條街巷走過時,除了獨飲一杯,定會感慨往昔。
回首,留不住歲月;凝眸,牽不住時光。時間的渡口,每個人都是過客。
(三)
20世紀90年代,東后街上的卡拉OK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狹窄的巷子里,200余家卡拉OK廳星羅棋布。
每當(dāng)夜幕降臨,東后街就換上了一副新面孔,不規(guī)則的燈光在黑夜里盡情狂歡,霓虹燈映照下的巷子多了幾分妖嬈,成為年輕人追逐潮流、釋放激情的天堂,成年人也會在這里短暫停留,釋放生活壓力、緩解失落情緒。每晚都有大量的人聚集在這里,三教九流,可謂魚龍混雜,歌聲、笑聲、嘶吼聲交織在一起。
黃昏落幕,燕子歸巢。“嘀鈴鈴,嘀鈴鈴”,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鈴聲,辛苦忙碌了一天的砌墻工蹬著笨重的自行車準(zhǔn)備回家,身后的飯盒尚帶余溫,里面的勺子在顛簸的路上不停晃蕩,碰撞出“哐啷,哐啷”的聲響。路過東后街,耳畔傳來“瀟灑走一回”的吶喊,跑調(diào)的旋律瞬間激起了其中一位年長的大叔展示歌喉的欲望。只見他用力捏住剎車,將自行車腳架一放,挽著高低褲腳,神氣十足地走進了卡拉OK廳,冒汗的雙手握住話筒輕微顫抖,仿佛握住了江湖的黑木令,在舞臺上喊出“一無所有”后,臺下徹底瘋狂,為他喝彩鼓掌。臺下有身著皮衣、戴著復(fù)古墨鏡和夸張金屬飾品的不羈青年,有穿西裝打領(lǐng)帶的優(yōu)雅紳士,也有像大叔一樣滿身泥漿的淳樸工人。在這里,沒有身份的界限,大家都放下了平日的拘束,盡情高歌,用歌聲傳遞著內(nèi)心的情感與夢想。
縱情高歌一曲后,大叔卸下滿身的疲憊,哼著小曲,騎著自行車踏上了歸家的旅途。口袋里還裝著從卡拉OK廳順帶買的糖果和瓜子,一想到兩個孩子饞得流口水的畫面,大叔就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幸福地笑了。
東后街的卡拉OK文化,如同一股泉水,浸潤著每一個昭通人的心。原昭通師專、昭通衛(wèi)校的學(xué)子們,也常在課余時間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這里,點唱一首首流行歌曲。女生們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歡聲笑語,男生們則在這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勇敢地追求著音樂夢想。
“那時的東后街承包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少年時光,閑暇之余大家就會相約去東后街唱歌!”居住在東后街的趙連杰說。那個年代,去卡拉OK廳唱歌不僅是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更是一種社交文化。花個幾十元就能在東后街揮霍一晚,大家擠在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水泥平房里,不論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還是相知多年的老友,都能在音樂的律動中找到共鳴,釋放真我。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唱歌要排隊,一桌一次只能點3首歌……
仿佛只要在東后街嘶吼過,所有的煩惱和苦悶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到第二天日出,人們還是那個滿懷希冀、勇敢生活的追夢者。
我們時常緬懷過去,懷念的不僅是過去的人和事,還有那個年代的純粹和真誠。那時的東后街,或許不夠完美,但淳樸而自然。生活在慢慢變好,那段關(guān)于卡拉OK廳的回憶,如同一首永不褪色的歌曲,永遠回蕩在“70后”“80后”昭通人的心中。
(四)
進入21世紀,東后街的面貌開始改變,以“愛尚”為代表的KTV在東門步行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崛起,昔日的卡拉OK廳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不過,東后街的繁華卻未曾落幕。
根雕、玉石、手串、字畫,這些散發(fā)著文化與藝術(shù)氣息的物品,開始在東后街占據(jù)一席之地。各種文玩飾品、珠寶首飾讓人目不暇接。文玩市場的出現(xiàn),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生活意趣的追求,更讓東后街成為昭通城內(nèi)的一處文化地標(biāo)。
每個周末,東后街就會聚集很多熱愛文玩的人,將本就狹窄的街道圍得水泄不通。不管男女老少,大家各有所需,他們不僅是為了購買裝飾品,更是在尋找一個心靈的寄托。
東后街的人是講究的,即使是多年前游走在街上的瘋女人,也不忘采花裝扮自己。大人們常以“瘋瘋要來了”恐嚇不聽話的小孩,但沒有人知道她到底為何一夜瘋魔。街上的人回憶,他們孩童時期經(jīng)常遇到“瘋瘋”,但她總是笑嘻嘻的。精神的崩潰從未摧毀她對生活的追求,生活的苦難也從未讓她忘記微笑。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似乎是東后街人骨子里的瀟灑豁達。
當(dāng)城市的喧囂逐漸平息,東后街又悄然綻放出別樣的生機——花鳥市場的興起,如同一縷清新的晨風(fēng),拂過昭通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喚醒了人們心中久違的詩意。
東后街,不僅是一處買賣花鳥魚蟲的場所,更是一處釋放生機與活力的地方。這里,每一朵花都盛開著生命的喜悅,每一聲鳥鳴都訴說著自然的奧秘。無論是潑墨卷軸畫還是花鳥魚蟲,東后街的微觀世界里,從來只有逍遙自得。
梧桐樹下,老人們悠閑地品茶聊天,孩子們好奇地觀察著小動物,每個角落都洋溢著和諧與溫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后街的花鳥市場也面臨著變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傳統(tǒng)市場逐漸被現(xiàn)代化的商業(yè)中心所取代。
東后街,這條見證了昭通城歷史變遷的街道,如今雖已不復(fù)當(dāng)年的繁華,但它在人們心中的位置卻從未改變。梧桐樹下的記憶,根雕、玉石中的生活意趣,以及那些在花鳥市場中尋找詩和遠方的人們,共同編織著東后街的故事。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記者 譚光吉 楊 明 唐龍泉飛? ?圖片/趙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