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強國”昭通學習平臺
2025-02-07 17:40編者按:“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紅軍經過云南威信,徐策、余澤鴻、戴元懷、劉復初、陳華久等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用忠誠、青春甚至是生命在這片土地上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弘揚革命精神,銘記英雄事跡,即日起,“學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學習強國”昭通學習平臺、中共威信縣委黨史研究室、威信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熠熠紅星”系列策劃,用音頻深情講述紅色故事,用文字追憶緬懷革命先烈,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灣子苗寨紅歌揚
大年剛過,一路紅軍就來到水田灣子苗寨。
灣子苗寨是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村落,這里地勢偏僻,樹木掩映。由于地理位置及族人求自保等原因,苗寨人很少與外界往來,外面也很少有人來到這個地方,所以即便是那兵荒馬亂的年代,苗寨也獨守一方安寧。紅軍來時,寨子里的人都躲進了山林,只剩幾個年長跑不動的老人和幾個頑童在家。紅軍見狀,就對他們宣傳說:“我們是紅軍,老鄉(xiāng)不要怕,我們是干人(窮人)的隊伍,我們也都是窮人家出身。”見老人們稍微心安了,紅軍就進一步跟他們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老人們坐在一起,一邊聽著宣傳,一邊拿眼瞅著其他紅軍。他們見那些紅軍坐在土坎上,沒人擅闖哪家的屋子,老人們感覺到這些人有管束。過一會兒一個有威望的老人站了起來,他走到老屋前朝山上喊:“苗寨的人聽好了,今天來的這些人是紅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不會打殺我們苗人,你們出來吧。”這一喊,原本連一個人影也沒瞧見的山林,突然間冒出許多人來。
苗寨里人本來就不是很多,所有的人很快都聚在了老屋前。老人們給紅軍講苗寨的故事,紅軍給人們講革命的道理,還動員年輕人參加革命隊伍。聽說陶登云姐弟倆從小就沒有爹娘,紅軍就送給姐弟倆一人一套衣服。
快到飯點了,陶登云的爺爺叫他奶奶和幾個婦女去給紅軍們弄午飯吃。苗寨雖不算富裕,但靠山吃山,招待這百十號人完全不成問題。苗寨人很講義氣,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算是傾其所有也愿意。紅軍見狀,堅持要買菜買柴自己做,苗寨的人更覺得紅軍真的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為窮人著想,很是感動。
午飯做好了,在紅軍首長的邀請下,苗寨里的男女老少一起和紅軍共進午餐,歡笑聲飛出了寨子。
紅軍真好!寨里人希望親人紅軍能多住幾天啊,可無論有多不舍,他們還是得走。苗寨的陶漢群、陶漢清等人拉著紅軍首長的手不住地挽留,希望紅軍能再來。其他人也跟在隊伍中,和即將離開的親人們話別。這時,人群中一個衣衫單薄的青年陶登成,苗寨人都叫他“倫”,跑到最前面那個紅軍跟前要求跟他們一起走,紅軍中響起熱烈的掌聲,首長高興地說道:“歡迎,歡迎!只要我們各民族同胞一同團結起來,相信革命勝利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
送行的隊伍好長好長,一直從老屋到寨門。這時,人群中響起婉轉的歌聲:“紅軍啊紅軍,您是我的親人……”原來是苗寨歌王陶漢群哼起了自己即興編的苗語歌,他唱完一遍后有人跟著唱起來,唱的人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響。盡管紅軍聽不懂歌詞的意思,但是每個紅軍的心里都暖暖的。歌聲送走了陶登成,送走了紅軍,許久還在灣子苗寨的上空飛揚……
來源:“學習強國”昭通學習平臺?
“學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學習強國”昭通學習平臺、中共威信縣委黨史研究室、威信縣融媒體中心聯合出品
資料來源:中共威信縣委黨史研究室